-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材观
教材观就是教师对教材本质及其功能的基本认识,它反映了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和方式。教材观不仅涉及“教什么”,也涉及“如何教”,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1]“新生代”语文教师关于教材内容、教材教学等有自己的看法,其教材观建立在课程意识的基础上,是比较先进的教材观,因此研究他们的教材观很有必要。
一、“新生代”语文教师的界定与概况
进入新世纪后,语文教坛的改革之士带来新的观念、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开启新一轮语文课堂革命,我们通常称他们为“新生代”语文教师。
新生代语文首先出现在2001年,“日前,来自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省市的百余名中青年语文教师会聚北京市六一中学,参加‘六一杯’首届中国‘新生代’教师语文教育论坛,试图以‘新生代’的视角探究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创新途径。”[2]据悉,此次语文教育论坛是在相关论坛中第一次明确打出“新生代”的旗号。论坛以“珍视传统,反思今日,循故求新,激浊扬清”为主题。授课与报告专家中有韩军(北京),“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硕士生导师;程红兵(上海),“语文人格教育”代表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四川),“语文民主教育”代表人,特级教师,博士,全国模范班主任;袁卫星(江苏),新语文学习(教师版)执行主编,“语文教育生命化”倡导者;薛法根(江苏),特级教师,小学语文“组块教学”代表人等“新生代”语文教师。
本文讨论的“新生代”语文教师指的是韩军、程红兵、李镇西、窦桂梅、赵谦翔、郭初阳、蔡朝阳、吕栋、干国祥、魏志渊、苏祖祥、王开冬、徐中华等一批语文教师,他们活跃在“教育在线”上。“新生代”老师有着自己原创性的教育理念,李镇西老师提倡语文民主教育,韩军老师主张新语文教育,程红兵老师倡导语文人格教育,袁卫星老师主张诗意的语文,窦桂梅老师主张语文为生命奠基等等,他们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接受快,并能进行及时地有效内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其课堂实录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找寻到其理念的体现。
其中,窦桂梅和韩军关于教材内容、教材教学的观点最能代表“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材观。
二、“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材观
(一)“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材观提出的背景
老一代语文教师主要包括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这些前辈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成为“新生代”语文教师教学改革反思的前提。老一代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具体文本的无条件认同,这种意识表现在教材上,即他们更多地追求一个共同的极为典范的教材。然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表明: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本都可编进教材中。因此,在新课标的观照下,“新生代”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新的教材观。
(二)“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材观
探求“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材观,可以窦桂梅和韩军为例。
1.窦桂梅认为,审视教材,在眼睛看不到的文字背后思考。要感谢教材与课文,那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它们闪烁着人性的华彩,跃动着文化的脉搏,彰显着语言艺术的典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基本语言营养。但,教材不全是经典,有些无论内容怎样,印刷出来则永远滞后于当下的儿童。比如《圆明园的毁灭》,围绕题眼“毁灭”的咀嚼,学生不能止于“仇恨”,而应上升到“自省”,于是“毁灭”一词富有了理性精神,便成了课堂的主题;《晏子使楚》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考书揭示的对一个富有智慧的历史人物的理解,而应从人性的角度体会到文中的一个语词――“尊重”,在获得楚王与晏子“尊重与被尊重”的感召中,让学生在心中播种下“尊重”的生命种子。一句话,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只守着一本参考书、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其结果不可能理想。重组教材,在同构或异构的文本中走向融合;丰满教材,在教学的细节处锦上添花。[3]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藩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生活、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语文教学带入课堂,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教学绽放智慧的潜力。有了这种课程意识,就能站在教材之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我们完全可以立足教材,但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审视传统教材,多元地选择教材。
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量。六年来,在学习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还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