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坪中学 张跃跻 说课课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及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接触到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这为以后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打下基础,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会运用这些性质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宏观和微观知识的转换增强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构成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 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利用演示实验以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促进学生微观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教法和学法 中学生的智力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分子和原子。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级优秀:合格:后进的比例大约为1:2:1,但是,分子、原子对于他们来说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对此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清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1、学情分析 ?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展示分子的性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讨论法:在课堂中给足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让他们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练习法: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法和学法 2、教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获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探究学习法:学生能从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从实验现象的描述到实验本质的解释这一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教法和学法 2、学法 情景导入 新课教学 教学过程 总结交流 知识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师演示实验1:品红的扩散 知识点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观看图片、阅读书上的材料 知识点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教师演示实验2:氨使酚酞溶液变红 知识点4: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知识点5:分子之间有间隔 学生演示实验: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 知识运用:我会答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课前 课后 课前 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板书在黑板左上方, 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学习。 学习目标: 1、物质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 2、这些微观粒子有什么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提出问题】 为什么王安石能够“遥知不是雪”呢? 进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化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实验1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让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品红会在静置的水中扩散。 【提出问题】 为什么品红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