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线面双体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小水面双体船发展状况及趋势汇报人:于庚目录发展概况成熟船型主要用途研制厂家发展趋势1发展概况简介 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是通过流线型支柱对下浮体和上船体进行连接的船只。小水线面双体船由常规双体船发展而来,具有比常规双体船的夹板面积宽敞、横稳定性能好的优点,又有耐波性能良好的特点。此外,该船型还具有噪音小、舒适性好以及航向稳定性好的特点。但小水线面双体船由于回转直径较大,船舶载量易对浮态产生敏感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有大型化的趋势。发展状况SWATH船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生产应用阶段(1980-2000)试制验证阶段(1970-1980)再开发阶段(2000-至今)萌芽研究阶段(1880-1970)11发展状况1.1 萌芽发展阶段(1880-1970)1880年,美国人兰德堡(C.G.Lundburg)首次提出单体半潜船概念专利。1938年,加拿大人柯立德向英国海军部提出SWATH Aircraft Carrier的设想,但未被重视,直到1946年,才获得专利。兰德堡的单体半潜船概念柯立德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航空母舰的设想1发展状况1.1 萌芽发展阶段(1880-1970) 1959年开始,里奥博德博士向美国海军提出改进高速三体船(Trimaran)设计概念,并且建造了自航实验艇,并获得专利。 1969年,美国海军水下重心的朗博士(Tom Lang)对一种高速半潜双体船概念在阻力、稳性及水动力响应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设计方案。里奥波德提出的高速三体船概念具有可调水平鳍的高速半潜双体船1发展状况1.2 试制验证阶段(1970-1980) 1971年,荷兰造船工程师斯坦格尔设计建造了小水线面双体钻探船“杜普鲁斯”(Duplus)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实用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该船的建造标志着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进入到试制验证阶段。该船总长40m,航速8节,排水量1200t,是一艘海上石油勘探支援船。杜普鲁斯”(Duplus)号海上石油勘探支援船。1发展状况1.2 试制验证阶段(1970-1980) 与此同时,美、日两国也集中力量研制SWATH,1972年,美海军开工建造190吨级的“卡马力诺”号小水线面双体靶场保障船,并于1973年下水。该船作为世界上首艘实用小水线面海洋工作船,至今仍出色的营运。“卡马力诺”号小水线面双体靶场保障船1发展状况1.2 试制验证阶段(1970-1980) 日本1976年建成18吨、载20客的试验艇海上能手号。197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商用MESA80型陆岛间小水线面双体客渡船海鸥号,载客446位,航速26.5节。采用左右单支柱,共有4个可控水平稳定鳍。“海鸥号”小水线面双体客渡船1发展状况1.3 生产应用阶段(1980-2000) 20世纪的最后20年,随着军民用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应用开发在深度和广度上大有发展,SWATH船的发展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在军事领域的用途拓展。美海军建造的“胜利”级(3384t)和“无暇”号水声监测船,可在7级海况下可允许工作人员舒适的工作,近年来一直部署在我国沿海。“胜利”级水声监测船1发展状况1.4 再开发阶段(2000年至今) 在20世纪末开始设计和建造的几艘SWATH船陆续交付使用后,各国开始对SWATH船今后如何发展进行了反思。 日本在开发SWATH船上一直坚持采取试制、试用、营运、再开发、再推广、再提高的路线。但进入21世纪,日本停止了对SWATH船的开发,并先后退役了“海上能手”和“海鸥”号两艘SWATH船。 美国一方面千方百计在美洲推广SWATH成熟船型的应用,一方面也减缓了对新型SWATH船的研发进度、减少了建造数量。但对SWATH船提出了高航速、可灵活布置、模块化、多功能的应用要求,使得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面临一次新的飞跃。 欧洲各国利用美、日的技术基础,着重与应用研究和实用设计的再开发,并且针对欧洲市场需求,以民用兼顾军用,研制了多艘SWATH船,以德国最具代表性。尽管欧洲各国起步较晚,但水平很高。下图是德国“银云”号豪华游艇:1发展状况1.4 再开发阶段(2000年至今)德国“银云”号豪华游艇1发展状况2 我国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 我国发展小水线面双体船艇已形成工程技术系统,且有广阔市场我国的舰艇研究设计单位、高等院校以701、708,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为代表。 中国建造的首艘小水线面双体船被命名为“海关201”号,该船为海关监管艇。该船于2000年3月30日正式开工后,于10月27日下水。经过对接联调、系泊试验,出海试航,已于2001年4月3日交付使用。使命是在南海珠江口海域执行海关监管作业,并可兼用执行交通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