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其芳 讲 解 刚 要 诗 人 简 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男,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 详介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1912-1977)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 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1944─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人,文学评论家。 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 《汉园集》 《画梦录》《刻意集》 《还乡日记》《预言》《夜歌》《星火集》《星火集续编》《关于现实主义》 《关于写诗和读诗》《散文选集》 《何其芳诗稿》《何其芳选集》 《一个平常的故事》《何其芳文集》 《何其芳诗文选读》 《何其芳散文选集》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 相关链接——何其芳改名 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国文老师将“永”改为“其”,成为何其芳。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个十分俗气的名字,变成一个内涵隽永的美名。将“永”改为“其”名字起了两大变化:一是变九、名分档为连姓取名,扩大了名字的容量,丰富了名字的内涵;二是变三个实词为两实一虚,虚实相生,使名字充满了生机,跳荡着情感,升腾着热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啊!名字散发着诗意,洋溢着浪漫情怀,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何其芳不负重望,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使“名副其实”,美名远播 诗歌特点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转为叙事的堆积、对话式结构模式的变异和倾述的渴望。其总体趋向是由隐至显,由审美到功利。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河 ,我散步时的侣伴,我河, 你在歌唱著什么? 我这是多么无意识的话呵。 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漠。 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 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沈默的群山中间听著你 像听著大地的脉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