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顾1:阐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与律进一步融合的表现和特点。 1.以“春秋决狱”、“引经决狱”为基础的律学进一步发展:继郑氏章句后,张斐、杜预注《晋律》被确立为官方注释,使得律学在魏晋时期获得空前的发展。律学研究呈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法律词汇规范化特点。 2. “刑不上大夫”的“礼治”原则进一步确立:(1)“八议”入律,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此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2)“官当”制度确立: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品和爵位抵当徒流罪。 3.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确立“重罪十条”置于《名例律》中重点打击。隋《开皇律》将此稍加修改而称为“十恶” , “十恶”制度作为封建法律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沿用至明清。 4.遵循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维护封建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等级秩序:确立“五服”制罪原则,凡亲属之间的犯罪,均根据服制的轻重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 5.遵循儒家“亲亲”原则和孝道精神,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理化:形成“存留养亲”制度,犯非“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徒刑的罪犯,若祖父母、父母老病应侍,身边却无成年子孙及期亲可以照料生活,允许通过上请,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准其奉养老人,直至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 回顾2:简述《北齐律》的主要特点和贡献。 1.把“刑名” “法例”合为一篇 “名例”,置全律之首。此体例为隋唐至明清封建法典所相沿不改。 2.首次将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大犯罪归纳为“重罪十条”,隋修改确立为“十恶”,成为封建法典中一项核心制度。 3.确立封建五刑制的雏形,即死、流、刑罪、杖、鞭(隋唐改为笞)。 4.“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5.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隋唐法典影响最直接的一部法典。 回顾3:论述《北齐律》中“重罪十条”的确立及其影响。 1. 北齐统治者将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最严重的犯罪概括为十种,称为“重罪十条”,置于《名例律》中重点打击。 2. “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反逆(意图推翻国家政权的行为)、大逆(侵犯皇帝宗庙、山陵和宫阙的行为)、叛(背叛朝廷,投靠敌方的行为)、降(战争中投降敌方的行为)、恶逆(殴打、杀害祖父母、父母等直系尊长的行为)、不道(杀害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造畜蛊毒厌魅)、不敬(偷盗皇帝祭神用品、车马舆服及伪造皇帝印玺等行为)、不孝(咒骂祖父母、父母,供养祖父母、父母有缺及在父母丧期内婚嫁的行为)、不义(殴打、杀死长官及闻夫丧匿不举哀等行为)、内乱(家族内部的乱伦行为) 3. 把严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个人尊严及威胁统治秩序的犯罪和严重违背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犯罪予以严惩,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反映了西汉中期以来儒家的礼义道德与法律日益紧密地结合。 4. 隋《开皇律》将此稍加修改而称为“十恶” , “十恶”制度作为封建法律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沿用至明清。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 五、刑罚制度的发展 1.废除宫刑 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诏:“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 北齐后主天统五年:“诏应宫刑者,普免刑为官口。” 2.徒刑、流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西周,流;秦,迁;汉,徙边,死罪减等,非常刑。 北魏、北齐“赦死从流”,流刑制度固定下来,成为法定刑。 3.鞭、杖、笞刑及其数额的规范化 ——至北朝后期,已经形成了以死、流、徒、鞭、杖五种刑罚为主刑的封建刑罚体系。隋唐在此基础上稍加损益,正式确立了以笞、杖、徒、流、死为内容的封建制五刑的刑罚体系。 4.缩小了妇女从坐范围 “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既醮(jiào)之妇,从夫家之罚” 母妻姊妹应从坐弃市者,由国家没收为官奴婢,免处死刑。 本讲主要内容: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代法制概况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沿革与变化 魏明帝时,在廷尉之下增设“律博士”一职,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 北齐廷尉正式改称为大理寺,司法机关的规模显著扩大 。 中央行政机关兼理司法事务制度的日趋完善,反映了当时形势下司法职能强化的趋势,同时为隋唐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备奠定了基础。 一省制向三省制转变;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尚书台(南朝梁/北齐:尚书省)殿中尚书掌“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鸡等事”,都官尚书掌“诏书律令勾验之事”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