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隔离膜水基钻井液技术 隔离膜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固相和液相组分均不能通过膜进行传递的一种隔绝物质通过的膜 井壁泥页岩作为支撑体 聚合物吸附在表面,浓集、覆盖形成形成的膜是无孔膜时,泥页岩表面就形成隔离膜 形成膜封堵带时间短,动滤失速度趋于零;对于不同渗透率的岩心,返排或切1cm后渗透率恢复值90%,突破压力低,投产时在压差作用下自动解堵或射孔解堵或采用泥饼清除液解堵。 扩大倍数为2590 ,隔离膜微观结构结构。压力提高1200psi以上时,膜也没有被穿透。 膜的外观形状及承压能力 油基钻井液 包括油基液(乳化水20%)、油包水乳化液(乳化水20%-60%)、低胶性油基液、无毒油基液。最常用的是油包水乳化钻井液。 优点:热稳定性好、密度范围大、页岩抑制性强、抗各种盐污染等优点; 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环境污染大。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油基钻井液 气体类钻井流体按其组分为分四类: 空气 雾 泡沫 充气。 优点:密度低、对地层损害小、增产效果显著 缺点:设备复杂、工艺复杂、成本高、井控困难。 范围:用于低压裂缝性油气层、稠油层、低压强水敏层、易发生严重井漏的油气层。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气体类钻井流体 空气钻井流体: 组成:空气 缓蚀剂 干燥剂等 优点:密度最低、负压钻进、可最大限度减轻对地层损害,与常规钻井比钻速可提高3-4倍 缺点:设备复杂、工艺复杂、成本高、井控困难。受井壁不稳定和地层出水的限制。 范围:常用于钻已下过技术套管的下部易漏失地层、强水敏性地层和低压油气层。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气体类钻井流体 雾钻井流体: 组成:空气 发泡剂 防腐剂和少量水等。空气为介质,水为分散相。 优点:密度低、负压钻进、可减轻对地层损害,提高钻速 范围:使用这种流体是空气钻井和泡沫钻井之间的过渡。当钻遇地层液体而不宜再继续使用空气作为循环介质时,则可转换为此种流体,适用于低压、易漏失和强水敏性油气层。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气体类钻井流体 泡沫钻井流体: 按其水量分为干泡沫、湿泡沫和稳定泡沫。常用是稳定泡沫 组成:空气 发泡剂 稳定剂增粘剂 水等。液相为介质,空气为分散相。 优点:密度低、负压钻进、可减轻对地层损害,提高钻速 范围:适用于低压、易漏失和强水敏性油气层。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气体类钻井流体 充气钻井流体: 将空气注入钻井液内所形成的钻井液体系。空气为分散相。钻井液为介质。通过充入气量的改变,可随时调整钻井液的密度 组成:空气 钻井液 优点:密度低(最低可达0.7)、负压钻进、可减轻对地层损害,提高钻速 范围:适用于低压(0.7-1.0)、易漏失和强水敏性油气层。 钻井液:空气=10:1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气体类钻井流体 充气钻井液举例 辽河油田为了满足在高升地区低压稠油油藏进行先期防砂井近平衡压力钻井施工的需要,研制出一种充气钻井液体系,其基液的主要处理剂类型和加量如下: 增粘降滤失剂——高粘CMC,加量0.8~1.0%; 粘土稳定剂——羟基铝,加量0.5~1.0%; 暂堵剂——SAS(磺化沥青),加量0.5~1.0% 保护油气层技术的原则 1、保护为主,解除为辅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配伍性原则 4、效果与效益结合原则 1、保护为主,解除为辅原则 打开油气层后,工作液中的液相和固相颗粒必然与油 气层接触,可能对油气层造成影响。 ? 钻井液中固相粒子回堵塞油气层,固相含量愈高,对油 层的损害越大,特别是细颗粒和超细颗粒侵入深度更 深,损害程度更大。 油气层受到损害后,解除损害费用高、难度大,且效 果难以保证。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保护为主,解除 为辅的原则。 ? 钻井工程中油层保护工作主要措施: (1)优选有利于油层保护的钻井液体系。 (2)加强泥浆固相控制设备配套与使用,控制钻井液的密度 和固相含量。 (3)使用屏蔽暂堵油层保护技术和暂堵型完井液。 (4)提高钻井速度,减少油层浸泡时间。 (5)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因为快速起钻时会产生抽吸,使 井筒局部压力下降,破坏油层表面形成的桥堵,容易引起井涌 或井喷;快速下钻时会产生锤击效应,井筒局部压力增大,促 使泥浆侵入油层或压漏油层。 储层类型 -3 2 岩石渗透率(×10 μm ) 主要潜在损害 特低渗透砂岩 ≤10 水敏、水锁 低渗透砂岩 10~50 水敏、水锁、固相颗粒堵塞 中渗透砂岩 50~500 水敏、固相颗粒堵塞 高渗透砂岩 >500 固相颗粒堵塞、水敏 储层类型 裂缝宽度(μm) 主要潜在损害 微裂缝碳酸盐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