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营林措施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docVIP

不同营林措施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营林措施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张日升1,2,贾树海1(,徐贵军2,王恩利2,肖巍2 (1.沈阳农业大学 土壤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110161; 2.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123000) 摘 要:本文对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章古台地区的3种营林措施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林龄32年已围封8年的实验地除速效钾外其它测定指标都低于同龄仅围封2年的样地,其中全氮等5项指标达到了显著水平,并且全磷、有效磷低于对照区,同年围封并采用了间伐的实验地与对照区和围封区相比各项指标明显提高,除全磷、速效钾和中性磷酸酶外,其它指标都达到了显著水平;32年生林分已修枝7年的樟子松人工林(样地)随修枝强度的增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降;44 年生林分通过卫生伐逐渐改造成疏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力衰退可通过营林措施加以控制关键要合理经营。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因耐旱、耐寒、耐瘠薄、生长快而成为我国“三北”地区防风固沙林的主要针叶造林树种[1],也是辽宁省西北部沙区主要造林树种[2,3]。近年来,在许多樟子松引种栽培的地方,林龄较大的林分出现了生长和地力衰退现象[4]。很多学者对不同林龄和林型的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了研究,提出很多理论与观点来揭示这种现象的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治技术[2~6]。 土壤养分、酶和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土壤养分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土壤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物和化学过程都要由酶的催化作用完成;土壤微生物数量直接影响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组成与转化, 并且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4,7],都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对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章古台地区不同经营措施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进行了研究,从防止地力衰退的角度为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地区,该区N42°43′~42°51′,E121°53′~122°22′6.1℃,无霜期154 d[3,8]。年均风速3.0~3.7 m/s[8]。土壤类型以风沙土为主,占89.4%,土壤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都比较低[9]。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主要人为干扰来自于樵采和放牧[9]。 1.2 研究方法 实验地的选择: Ⅰ 围封措施:2001年4月,在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章古台实验林场三家子工区选择一片25年生林分进行围封,设围封区、围封+间伐区和对照区;2007年春在同一林分再次选择0.4hm2林地进行围封,共4个处理。 Ⅱ 卫生伐措施:2003年实施,实验地设在后坨子工区,实验对象为40 年生左右,生长停滞,染病较重的林分。技术方法为伐除濒死木和枯死木,保留未染病或染病较轻的树木,逐步引导成疏林草地。设卫生伐区和对照区2个处理,面积5 hm2。 Ⅲ 修枝措施:2002年4月,在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章古台实验林场三家子工区选择一片25 年生林分,设2个实验区,按修枝后树冠高度与树高的比例,分为1:4和1:2两个实验区。1:2实验区与自然条件下樟子松生长相近设为对照区。 在每一实验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0m×100m一个样地。实验地的林分基本情况见表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2008年9月上旬,在样地内按“S”字形选10个点,取0~10cm1kg放入已消毒的塑料袋内,于4℃保存。在每个样地中设3个50cm×50cm小样方收集凋落物,烘干后称重。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采用常规方法[3,10]。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中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脲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奈氏比色法[4]。土壤微生物量碳采用氯仿熏蒸,0. 5mol·L-1K2SO4浸提,High TOCⅡ+N (Elementar II,Germany2.1.1 围封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001年围封区的土壤养分指标中速效钾略高,其它各项均低于2007年围封区,其中有机质、有效磷、全氮、碱解氮含量达到了显著水平,全磷、有效磷含量低于对照区。这说明围封初期,因干扰因子的消失,土壤凋落物显著增加(见图1),但凋落物增加仅是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的条件之一,随着林分的生长,树木对土壤肥力、水分的利用增大,林分的郁闭度增大,林地光照条件变差等林内微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凋落物分解的速度和养分含量的增加,正如图1、表2所示,2001年围封区的凋落物量虽大,但养分含量却不高。而围封+间伐处理方式,减少了人为干扰的同时,林地微环境得到改善,凋落物分解快,生物活动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