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doc

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是我们深刻认识素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根本出发点。人的脑和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使人类获得了生存与发展,把资源变成了财富,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科学多么进步,经济多么发达,人们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劳动。一、基地教学模式的优势我们南关区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全区推行素质教育的专门场所,设有综合实践教育的专用设施,可以同时开设多种劳动技术项目,能够提供给学生充分参与各种项目活动的场所和设备条件。这是一般普通学校所不能做到的。另外,这种基地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资源共享,节约政府对各校劳动技术教育设备的重复投资。其次,实践教育突出强调了对技术的学习和探究,而劳动技术的知识体系极为广泛,一名教师很难系统地掌握所有项目的知识技能,普通中学中又不可能配备所有项目所需的劳技教师,这势必影响劳技的教学质量,而基地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劳技教师进行指导,保证教学质量。再次,基地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实践操作学习氛围,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体验、感觉劳动世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对劳技课的要求,达到“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增强学生自理、自立、自强能力的目的。二、基地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由于基地教学的特殊性,自1997年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已整理完成了基地校本教材3套,共计11册,其中包含了三十几个项目80余项活动内容,如手工缝制、编织、工艺制作、自行车保养与维修、电工常识、金工常识、摄影技术、烹饪、家政、陶艺等特色项目,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基地特色,也见证了基地十年来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发展历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坚持确立独立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基础性,注重可行性,充分发挥基地的启蒙功能和养成功能。所谓启蒙就是传授较为系统的生活基础知识、生活基本观念,促使学生懂得衣、食、住、行、乐的基础常识,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感觉生活中的真谛。所谓养成就是通过较为严格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勤劳、节俭、互助等生活习惯,学会驾驭生活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能力。三、师资培训模式的积极探索基地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师资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应课改要求的师资培训之路。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四个一: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上一堂优质课、写一组教学叙事、撰写一篇专业论文。其次,通过优秀教师引路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互结帮教对子、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再次,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有,为教师提供展示、提升自我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综合实践开放课,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级评优课、研讨课等活动。并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新技术。总之,基地始终在竭尽全力使教师走在课改前列,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四、管理模式的有效尝试学生在基地活动期间,是进行安全教育、德育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通过组织联欢会,开设感恩课,模范班集体评比等活动,以校园广播为媒体,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我们渴望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基地以“学习与做人并进,求知与实践共铸,责任与创新同行”为办学理念,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将综合实践四大领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尝试由原来单一的劳动技术实践场所向多功能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迈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地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办好基地,我的责任”,愿我们紧紧把住课改发展的脉搏,使基地发展为愉快的校园、体验的校园、生活的校园、人文的校园、生态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让学生在这里学习技能、张扬个性、陶冶情操、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参考文献:[1]董利文.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2]张建强.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9).[3]陈会昌.中小学生爱劳动观念的发展[J].教育探索,1986(6).[4]沈玲.增强劳动观念 培养动手能力[J].安徽教育,1998(Z2).编辑 薄跃华4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