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山水游记的分类摘要:山水游记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属于散文中的杂记类,它主要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而有别于其他散文。因为作者写作山水游记时的情感、态度和目的往往大相径庭,这就造成山水游记不同的类别。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山水游记的名篇佳作,根据对自然山水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绘景型游记、寄情型游记, 说理型游记。关键词:浅谈;古代山水游记;分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18-02山水游记作为散文的一个分支,属于散文中的杂记类,它主要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而有别于其他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它比起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哲学散文来说,发展比较迟缓,它产生于魏晋,成熟于唐代,但它以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着读者,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山水游记的名篇佳作,根据对自然山水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绘景型游记、寄情型游记,说理型游记。首先,绘景型游记,即描山绘水,这类游记散文注重对山水的描摹,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要目的,抒发作者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一说到山水游记散文,就不得不提到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的郦道元,他的《三峡》抓住三峡山水的特点,紧扣景物不同季节的特征,像一面镜子,给读者展示了三峡雄伟壮丽的奇观。山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也是绘景型游记的典型。文章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初春的景色。水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是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聩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写出了初春时节山水的美好,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作者不仅抓住了山水的形,而且抓住了山水的神,描形绘神,唤起读者的想象,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确实是绘景型游记的佳作。绘景型游记描山绘水,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读者眼前 。其次,寄情型游记,即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写山水,把感情寓于山水之中。这类游记散文往往在对山水胜景进行逼真、细致的描摹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山水已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就属于这一类,他所有的山水游记都是写于他贬谪时期,遭遇政治打击后他的怨愤、郁闷之情难以排遣,所以他放情山水,搜奇觅胜,写下的山水游记散文中,自然而然的寄托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气度。如他的《小石潭记》抓住了小石潭水清、石奇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写水: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写石: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潭中的鱼悠然自得,让作者感到似与游者相乐,但作者的乐只是暂时的,甚至可以说是短暂的,长久地占据他心灵的是仕途坎坷的悲,所以当他坐在潭边,感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时,寂寥、凄寒、幽怆的环境和他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境交融,使景物染上了人物的感情色彩。再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寄情型游记的典型。这是作者被贬到滁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文中没有失意和伤感,而是在写景、记游中紧扣乐字,表现了作者忘怀得失、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文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滁州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乐,接着描绘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物变化,说明在这儿游玩乐亦无穷也, 然后着重记叙了滁人与太守的游山之乐及宴酣之乐,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最后写游罢归来,太守自得其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乐为线索,把写景和抒情巧妙自然地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寄情型游记,在描山绘水中自然地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山水之美和作者的主观之情融为一体,生动地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大大提高和丰富了描写山水景物的艺术技巧,把山水游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说理型游记即缘游说理,通过记游来阐发道理的。此类游记不重具体山川景物的描绘,而是偏重说理。这类散文往往是借景发挥,写景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的。由于宋代理学盛行,所以宋代的山水游记大多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偏重说理。以明理著称的《游褒禅山记》就是王安石借游山之事阐述治学道理和人生哲理的。通过描写两洞:前洞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奇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据此,作者最终发出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感想。游洞未果仅仅作为一种诱因、一个契机,生发出有志有力有物而又不为众议所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