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诗歌鉴赏形象意境练习教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形象意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 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注】 ①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②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 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答案:1、“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视余耳……泪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 2、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的哀伤悲悼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①书一纸? 注:①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上阕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或愁长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等)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找出诗中的表达意象的关键词,抓住特征概括为“描写……画面”的形式;意境的概括要能表现出诗歌给读者的主观感受。 2、反常举动:立多时,再三起。原因是:为萧娘书一纸。(答: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或用自己的话答也可)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应联系全诗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诗歌鉴赏】 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前两句写斜阳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斜阳照水”四字给人以水天空阔的印象,而从“叶下”二字写起,说斜阳从叶下照向江水,便使人如见岸上”官柳萧疏“一类秋天景象。这里虽未写到人,写景物却是从人的所处看出去。由树下日照的局部水面,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到奔驰所向的沉沉远方,词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随波去”之势。 紧接“桥上酸风射眸子”一句,则把上面隐于句下的人映出,他站小桥上。风寒刺目,“酸”与“射”这两个奇特的炼字,给人以刺激的感觉,用来写难耐的寒风,比“寒”字“刺”字表现力强得多。 换头三句,是深夜,陋室。“古屋寒窗”,破旧而简陋的居处,是隔不断屋外风声的,连水井旁的桐叶飞坠的声音也听得极清楚。这是纯景语,其中夹有轻微的叹息。这一连串的写景,恰如其分地摹状出一个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客子的心境,为下文作了铺叙。 “不恋单衾再三起”,“再三”,则是起而又卧,卧而又起。“单衾”之“单”,兼有单薄与孤单之意。这个惶惶不可终日之人,为何又惶惶不可终“夜”呢?结尾三个短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方予点醒。原来一切都是由一封书信引起的。全词到此一点即止,余味甚长。 此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

文档评论(0)

AJKINkryP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