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郭诗社考论【内容提要】
北郭诗社分为前后两期。清人称诗社前期主要成员为“北郭十友”;“十才子”则是明人对诗社后期主要成员的称谓。诗社成员多达十九人,其中包括明初最著名的诗人——“吴中四杰”。诗社活动于元明之交的战乱年代,其成员表现出明显的避世倾向。其活动和诗歌创作均具有一定的特色。明初的吴中诗派即是在北郭诗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关键词】 北郭十友 十才子 吴中四杰 吴中诗派
元季明初,吴中地区的文人群体性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声名较著者,有杨维祯的铁雅诗派、顾瑛的玉山雅集和高启等人的北郭诗社。关于铁雅诗派、玉山雅集,学界已作了较多的研究,而对于北郭诗社则论者寥寥。虽然郭绍虞、蔡茂雄诸先生都已注意到它的存在 ,但限于体例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于“北郭十友”与“十才子”的关系以及诗社的分期、特点等重要问题均没有或较少涉及,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误解。本文即拟在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北郭诗社作进一步的研究。
“北郭十友”与“十才子”
研究北郭诗社,首先需要澄清“北郭十友”与“十才子”的关系问题。从清人钱谦益开始,“北郭十友”与“十才子”即被混为一谈,其说见于其《列朝诗集小传》甲集前编十一“余左司尧臣”:“尧臣字唐卿,永嘉人。早以文学著,客居会稽,越镇帅院判迈善卿、参政吕珍罗致幕下,与有保越之功。荐剡交上,无意仕进,于越之桐桂里治圃结茅,署曰菜已而入吴,居北郭,与高启、张羽为北郭十友,即所谓十才子也。”《明史》沿袭钱说,将高启、王行、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称为“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至此,遂成定论。后世的研究者也均无异议。
然而“北郭十友”与“十才子”虽均为十人,但其具体人选却并不一致。考“十才子”之称,最早见于明初吕敏的《题徐幼文惠山图》:“徐幼文居姑苏北郭,时称十才子,幼文其一也。……无锡县庠吕志学题,实洪武庚申七月也。” 庚申年为洪武十三年,高启、徐贲均已谢世。吕志学,即吕敏,他是高、徐的生前至交暨同社友,三人彼此多有倡和且结集行世,名《东皋倡和集》 。因此,他的言论应该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他在回忆旧事时,只提“十才子”而不及自身,亦没有明确“十才子”究为何人。第一个明确“十才子”所指的人,应是明万历年间的焦竑。他说:
张羽,字来仪,乌程人。元末避地吴中。颖敏,读书一览不忘,为诗文俊逸典雅。工绘事。洪武初,为郡学训导,历官翰林待制、太常寺丞。所著有《静居集》。羽与高季迪、杨孟载、徐幼文、王止仲、张子宜、方以常、梁用行、钱彦周、浦长源、杜彦正辈结诗社,号“十才子”。 此说尚见于明包汝楫《南中纪闻》:
洪武初,张羽、杨基、高启、徐贲皆有盛名,世以拟唐初四子。又张羽诗社,自高季迪、杨孟载、徐幼文外,有张子宜、方以常、王子仲、浦长源、杜彦正、钱彦周、梁用行辈,号“十才子”。 明黄暐《蓬轩类记·著作记》“张适”条:
张适,字子宜。七岁习《诗经》,过目成诵;十三岁赴乡试,称奇童。元季隐居不仕。洪武初,宋濂荐修《元史》,拜水部郎中,未几辞归,与高季迪、杨孟载、张来仪、徐幼文、王止仲、梁用行、方以常、钱彦周、杜彦正、浦长源辈结为诗社,号“十才子”。
“北郭十友”则出于清人之口,这是台湾蔡茂雄先生率先注意到的 。一番周密考辨之后,他认为:“北郭十友可能是钱谦益据高季迪的《春日怀十友》诗取的,后来朱彝尊等编修《明史》,采纳钱氏此一称呼入《文苑传》,另加十才子,终于传扬开来。” 此说对于“北郭十友”的来历解释甚明,但他认为“十才子”之称始于朱彝尊,则显与事实不符。
“北郭十友”的成员,清人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一说不包括高启,“北郭十友”为高启的十个诗友。钱谦益说:
愚山云:“唐卿居会稽,越镇帅迈善卿、吕珍罗致幕下,有保越之功。无意仕进……后入吴,居北郭,与里中杨基、张羽、徐贲、王行、王彝、宋克、吕敏、陈则、释道衍为高启十友。” 陈田《明诗纪事》同此说 11 。
《明史稿》则另辟一说,舍弃杨基,而将高启作为“北郭十友”中的一员:“高启,字季迪,长洲人,博学工诗。家北郭,与王行比邻,其后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与相近,号北郭十友,又以能诗号十才子。” 12 《明史》即采此说入史,通行于天下。
陈衍于元诗着力甚深,曾著《元诗纪事》行之于世。他的《石遗室诗话》舍王彝而取杨基,以“高启、杨基、张羽、徐贲、余尧臣、王行、宋克、吕敏、陈则、释道衍为北郭十友” 13 。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北郭十友”与“十才子”之间明显的区别:“十才子”之称起源于明初,而“北郭十友”的叫法则较之晚出了近三百年;“十才子”的成员一直稳定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王行、杜寅、张适、梁时、浦源、方彝、钱复;而“北郭十友”无论包括高启与否,与“十才子”几乎都有接近半数以上的人员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