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学与心理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文学与心理学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对象,从人出发去认识世界,认识文明,最终由回到对人自身的认识。 卡西尔在《人论》开篇即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同样,描绘自我、认识自我、评判自我也是文学的最高目标。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一)?柏拉图攻击诗人“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恰恰阐明了作品对读者的心理作用;其“神灵凭附”和“迷狂”说,正好阐明了“灵感”产生和作用于作者的情态过程。 (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卡塔西斯(Katharsis)”,即“净化”说,也很好地阐明了作品读者产生的心理作用。 (三)?戏剧家欧里庇得斯尤其擅长心理描写,如《美狄亚》中,对美狄亚杀死自己两个儿子前后矛盾、痛苦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感人。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第三节第一场: 美狄亚:“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个丈夫,他们反而变成我们的主人。但是如果不去购买丈夫,那又是更可悲的事。而最重要的后果,是要看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因为离婚对于我们女人是不名誉的事,我们又不能把我们得丈夫轰出去。一个在家里什么都不懂得的女子,走进一种新的习惯和风俗里面,得变成一个先知,知道怎样驾驭她的丈夫。如果这件事做得很成功,我们的丈夫接受了羁绊,那么我们得生活便是可羡的;要不然,我们还是死了好。”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第三节第一场: “一个男人同家里人住得烦恼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他的心里的郁积。不是找朋友,就是找玩耍的人;可是我们女人却只能靠着一个人。他们男人反而说我们安处在家中,全然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却要拿着长矛上阵:这说法真是荒谬。我宁愿提着盾牌打三次仗,也不愿生一次孩子。”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第三节第一场: “我的孩子,你们为什么拿这样的眼睛望着我?为什么望着我最后一笑?哎呀,我怎么办呢?我如今看着他们这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了!我决不能够!我得打消我先前的计划。——我到底是怎么的?难道我想饶了我的仇人,反遭受他们的嘲笑吗?我得勇敢一些,我竟自这样脆弱,使我心里发生这样软弱的思想!”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学者宣称他们发现了人,开始致力于对人的研究。 莎士比亚十分注意表现复杂环境中人物的复杂心理和矛盾心理,充分发挥了戏剧艺术中“内心独白”的艺术技巧。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画远远大于对外部世界的描写。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17世纪中后期,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或译《克莱芙公主》)( 1678年)开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 18世纪,英国小说家理查生利用书信体形式(《克莱丽莎·哈洛》、《帕美拉》)发掘人物的主观生活和内心感情纠葛,是现代心理小说的先驱者。 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斯泰恩的第一人称内省小说《项狄传》既是感伤主义的代表作,又是一部杰出的心理探索小说。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在法国,卢梭在《忏悔录》中力图重建、检视自己早年的心态。 在德国,歌德认为,虚构的作品必须描述人的内在思想。而人的本性是受“精灵”控制的,这种所谓的“精灵”是人的知解力和理智无法解释的,是一种神秘的心智状态。究其实,这是指受“灵感”支配的审美冲动。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如柯勒律治等都强调“灵感”、天赋和想象的结合,着力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霍桑相信现代心理学能够科学地、系统地解释梦境,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斥之为荒诞。 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已经认识到“大脑和神经的种种现象证明存在着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福楼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已经开始大量地使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山祖师。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认为,从主要人物的角度来展开对某个特定环境中人和事的心理描写,是小说技巧的关键。他创作了心理描绘极为细致的小说如《贵妇人的肖像》等,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欧洲其他作家如托尔斯泰、斯特林堡、易卜生等也都十分注意从心理上对人物进行发掘。 (三)当尼采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喊出“上帝死了”伊始,人类就已经对于超越自我之外的一切神明的信赖开始怀疑不安,由最初的“狂欢化”走向对外在于人自身之外的所有环境和关系产生怀疑和否定。因此,在20世纪无论从哲学思想上还是从文学研究上,都发生了一个“向内转”的趋势。 20世纪,随着弗洛伊德对梦的研究和对精神病人的临床研究,他提出了关于“潜意识”、泛性欲的精神分析学说;荣格提出了关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