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画入诗,诗为心话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古诗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绘画引入课堂,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一、绘画解诗意《草》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它通俗浅显,却寓意深刻。诗人抓住野草的生长规律,对野草的顽强生命力给予热情的赞美。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要想理解“一岁一枯荣”并非易事,说教式的讲解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因此,笔者和学生一起拿起画笔……教学片段1:一下――白居易《草》师:野外的小草长得真茂盛啊!绿绿的,一棵紧挨着一棵。(学生按照老师的描述,用绿色的笔,画出一片绿色的草)师:你们画的是什么季节的草?(学生纷纷举手)生:我画的是春天的小草。生:我画的是夏天的草。师:注意看!小草慢慢地由绿变黄,打不起精神啦!(学生照着老师的描述,用绿色、黄色的笔,画出了黄绿相间,倒在地上的小草)师:现在你们又画的是什么季节的草呢?生:我画的是秋天的小草。生:我画的是冬天的小草。师:在一年中的春夏季节,小草长得怎么样,而秋冬季节小草又会变成怎样的呢?生:春夏季节小草长得茂盛,秋冬季节小草变黄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一岁一枯荣”的意思,同时还认识了小草的生长规律。二、绘画扩想象学生在读古诗时,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向进行再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片段2:四下――《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生闭上眼睛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师: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幅画作。生:“绿遍山原”我会画上一大片一大片翠绿的草原,还有一棵棵茂密的树木。生:“白满川”就是一片白茫茫的水,我还要用淡淡的颜色来画蒙蒙的细雨,像烟雾一样。生:因为子规就是杜鹃,所以我要在纸上画上几只杜鹃,它们仿佛在树枝上“咕咕”地叫着。生:我要画上农民正挽着裤腿,弯着腰在稻田里插秧……师:同学们的想象太精彩了,那你们觉得在这幅画卷上用得最多的颜色是什么?生:我觉得是绿色。因为是“绿遍”山原。生:我也觉得是绿色。因为诗中说了是“四月”,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绘画,在笔下流淌出一幅幅不一样的“乡村四月”,在画意中不仅知晓了诗的内在,而且陶冶了性情,扩展了想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绘画破难点善教应注重授之以渔。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让学生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即使是疑点难点,教师也不应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渔歌子》这首词中所洋溢的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一个难点。如何使学生体会诗人这一思想感情,笔者尝试以下做法:教学片段3:四下――张志和《渔歌子》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两句诗画图,学生画出: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河边,娇艳的桃花开得正艳,洒落至河中,随着流水向远方漂去,只见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肥美的鳜鱼正在嬉戏呢,真令人神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后两句诗画另一幅图: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真是一派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最后,让学生把两幅图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领会“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是衬托了渔父的悠然自得。渔翁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更是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学生通过画图,受到了感染,不得不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样难点也随之突破了。四、绘画品修辞四下中《望洞庭》这首古诗词句优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片段4:四下――刘禹锡《望洞庭》首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画出湖水、月亮、江山。初步感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其次涂色。学生根据第一句的意思,用淡黄色和蓝色来分别涂抹月色和湖面,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了;根据第三句的解释,用绿色涂抹君山的色彩。最后品析。通过画画、涂涂后,全诗的基调就基本确定了,但第二句中的“镜未磨”无法表示,仔细通读,发现所描绘的是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这样一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一比喻,就有助于全诗意境的领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