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桐城卜魁流人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docVIP

清初桐城卜魁流人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桐城卜魁流人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摘 要]悲苦的流人生活,独特的塞外风貌,使得卜魁流人方登峄、方式济父子具有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条件极其恶劣的边塞,凤凰涅??地成就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辉煌。方登峄父子的诗歌创作,紧紧围绕流人的悲苦情结,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丰富的创作题材,纠结的流放情怀,炽热的抗争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操谱写了一首首雄浑苍劲,精警动人的诗篇。[关键词]方氏父子;卜奎流人;诗歌创作。[中图分类号]K249;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101 ― 02清初卜魁流人方登峄、方式济父子作为贰臣,在诗歌创作中,更多地是对自身流放遭遇的悲情抒发,对边地人民生活、风俗的关注和对黑龙江独特风光的描述,并以流人的心境来观察和感受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卜魁景物,湖、泊、江、河、鸟、牛,马、石、沙、风、雨、雪无不成为笔下诗的意象,形成了写实的诗歌风格。并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诗歌的创作手法折射出流人多舛的命运及流放的悲凉。一、方氏父子诗歌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一)反映边地生产生活,关注边地人民疾苦心中的悲苦渐渐排解的流人方登峄父子,开始关注戍地的生产生活,关注边地人民的疾苦。他们以清丽流畅的语言,绚丽奇崛的想像,再现了流放地卜魁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图景。他的《糜子米》〔1〕:糜子谷,粒碎黄金粟。边人匹布换一斛,挽输城外车音续。糜子生,糜子熟,炕头压席焙新粮。妇子横陈粮上宿,夏云罩地雨如注。播种不?i人尽去,毡帏木栅秋霜白。草根细软牛羊陌。今年锄地向城南,明年移家种城北。这首歌描写了清初边民以粮易物、妇孺焙粮,粗放轮作等生产与生活状况,堪拟塞北之《豳风》。脑温江边葳瓠渡,江日行人日来去。不闻江岸集乌樯,但向山中瓠独树。独树瓠成似叶轻,长身窄腹波上行。不帆不桨一篙水,破月飘烟纵复横。有时纵横撒大网,网得大鱼供客饷。有时并榜过轻车,车轮缚木篙徐徐。朝朝暮暮涛声里,秋风吹雪江水起。几日江冰冻不开,曳君长卧枯蒿底。葳瓠船,即边地的独木船,长二丈余,阔仅容膝,头尾尖锐,行驶甚速。遇江河水,联二为一,以渡车马。这种轻巧灵便、经济实用的葳瓠船不仅深受当地人的喜欢,也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兴趣。(二)纪录边地民风民俗,赞颂军民尚武精神流人方登峄在他的《迎神词》〔2〕中对边地人民迎神风俗的进行了真实描写:朝迎神,夜迎神,长歌短舞来元灵。主人百拜主妇跽,荧荧满堂灯烛青。击鼓摇鸾铃,悬腰前彩舞莫停。磨刀霍霍?哀鸣,肥?]具设酒碗盈。冠袂列坐主与宾,筵床上下盘余馨。饱餐不谢出门去,巫前致祝欢盈庭。牛羊蕃息马蹄健,行者归来居者宁。迎神,又叫跳神,满族的一种习俗。跳神祭祖。王一元《辽左见闻录》记载说:“辽左跳神,巫者持单皮长柄鼓,旁有数铜环,击之则环声索索然,与鼓角相应。家人拜跪庭下,祝词皆用满语。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满族迎神杀猪宴宾客的习俗。他的《灯官曲》〔3〕这样写道:官马来,吏拥烛,马来不许行人触。昨日街头驵侩儿,今朝马上威仪肃。灯政司门字大书,放衙人迹奔如鹿。夜火南门三里红,行行虎侣声征逐。官何除目吏何司,将军令酿边关俗。月落灯残元夜过,不知官吏谁家宿。方式济著《龙沙纪略》中言:上元赛神,比户悬灯,立灯官。封印后一方之事皆所主。开印之前夕,乃自匿去。灯官,即专门管理新年(即春节)及元宵节前后民间燃观灯火事的临时“官员”。这首诗描绘了清初东北边疆地区元宵节前后民间放灯活动的习俗,嘲讽了临时灯官的威风。另有流人方登峄的《妇猎词》《塞阅》等,都纪录边地民风民俗,赞颂军民尚武精神。(三)塞外风光景物描写,寄寓自身思乡情感流人方登峄父子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其中有对边塞壮丽的风光的记录;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绝妙的比拟,再现了卜魁城边塞风光景物,继宁古塔流人吴兆骞之后,呈现了清代黑龙江边塞诗的又一新局面。方登峄的《塞上月》〔4〕:寒月不照山,寒月不照水。夜夜照黄沙,起落笳声里。曾照几人还,曾照几人死。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思归难返、老死边塞之凄苦心境。此外,此类诗歌还有《夕阳九月二日》《夜雪》《风雪》《月》等。(四)记叙戍地流放生活,珍重流人深厚情谊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方登峄父子流戍到卜魁,正值“冰河期”,气候特寒冷。且在三年之内,三度遭遇大暴雪,他在《八月十八日雪》的诗中有“抱此饥寒骨,领受天意活”之句,记叙了“心悸来日月”的戍地流放生活,同时也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对大自然仁慈的注视,并将这种注视和审美转化为生存方式,转化成对土地、对生命万物的理解和亲和。方登峄的《至卜魁城葺屋落成率赋十首(选一)》〔5〕:覆草编茅屋数楹,羁栖绝塞此经营。千间谁稳绸缪计,一木如胜堂构情。墙短邻园鸡犬路,风高沙碛马牛声。遽庐岂复分华陋,安堵飘蓬共此生。方登峄一家来到齐齐哈尔后就建起一座草房,几间草屋落成后足以抵御边地的风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