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青 :广东“财产公开第一官”.docVIP

范松青 :广东“财产公开第一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松青 :广东“财产公开第一官”2014年中秋,范松青自费出了一套书――《我为反腐鼓与呼》,上中下3卷,130万字,是他过去在广州市纪委工作近10年所撰写文章的合集。“有读者说,这是中国反腐败第一书。”范松青将书送给了几位纪检系统的朋友,得到的评价让他感到安慰。此时出书,已不仅是退休前的职业交代,他更希望让人们注意到:财产公开等不得,也慢不得了。比起这套书,范松青在2013年1月广州“两会”上的一纸提案更让人瞩目。担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的范松青提交了《关于广州市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的建议》。随后,他向媒体公开了自己的家产:一家3口只有一套74平米的楼梯房。范松青转眼间成为新闻明星,舆论称他是广东“财产公开第一官”。参过军,当过记者,干过纪委工作范松青原本盼着自己的举动能带动更多的官员站出来,可是广州当地再也没有人向公众公开,就连国内几个搞财产公示的试点也都沉寂。“坦白讲,有点失望。”范松青说。更大的失望体现在他的书稿里。早在2002年,范松青执笔调研报告就已提出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领导批示,市委颁奖,可随后建议都束之高阁。”1987年,范松青调入湖南《零陵报》成为一名记者。此前,他参过军,复员到当地物资局工作。1978年,他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在党校任过教职。也是在报社期间,他实名举报过一次领导,这在当地引起轰动。彼时的范松青已是报社总编室主任。一次在北京学习,受报社同事所托,他打听到报社从北京购买的印刷机远高于当时市面价格。这件事导致他在工作上屡屡被穿小鞋,一怒之下他向纪委和检察院举报了主持采购印刷设备的领导。很多年后,范松青已不大愿意提及此事。他觉得当时年轻,脾气不好,而现在当事人尽皆老去,不愿意再给别人带去麻烦。倒是每每回到老家,当年的老同事请他吃饭,总会提起他当年的“义举”。旁人佩服的行为,却没得到妻子的认同。“别人都不去说这事儿,你干嘛非要说?”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前所长郑炎潮夫妇是范松青的好友,2013年广州“两会”一结束,就约范松青夫妇聚会。郑炎潮回忆,好几次范松青的妻子都对朋友们恳求:“你们好好劝劝他,叫他再也不要干这种蠢事了。”“我爱人有点怕事。”范松青有些无奈,到今天他都没有让媒体接触过家人,原因也是怕家里生出更大的波澜。范松青出生于湖南宁远县,父母是衡阳县人。相传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在衡阳任过知县,当地范氏都是其后人。“倒不是有族谱,关键是长辈一直拿范仲淹当老祖宗这么教育我们。”这让范松青骨子里接受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熏陶。他自认虽不算具备士大夫精神,但中国式的正气还是有几分。“松青啊,嫉恶如仇,和我差不多。”75岁的中共广东省纪委原副秘书长骆锦辉说。1994年,范松青来到广州,并在1998年调入广州市纪委工作。骆锦辉和他虽然交往不多,却对他有深刻的印象:“有什么不平事,一跳三丈高。”公开财产后,很多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他?“说到底,就是怕。”范松青一拍椅子,“可我就不怕!”公开财产前后事实上,范松青公开财产,有点偶然。“老范那时并不知名,不是那种明星委员。”2013年1月采访过范松青的《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晓瑛称之为机缘巧合。那是政协委员的报到日,范在一边整理着委员证,身边也没什么记者。“感觉他挺尊重委员这个职业的。”李晓瑛很快发现了范松青是政协特邀委员,他的提案用A4纸打印了5页,还准备了好几份,而大多数委员只会让记者留下邮箱发送电子版。A4纸上就是那份《关于广州市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的建议》,篇幅长达8000字。范在建议末尾说:“只要市委有要求,我愿意以身作则。”李晓瑛记得,她打电话给范松青问他能否公布财产时,电话那头明显犹豫了一下,然后范松青解嘲似的说:“你们记者也真是犀利。”接着,他公布了自己的财产。随后几天,范松青的手机几乎被媒体打爆。多年跑会的记者称他是“突然爆发”,范松青却说,自己是“厚积薄发”。包括家庭风暴在内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范松青说,对外界的关注他并非没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那么猛烈。官场上的非议也自然产生。有人质疑他的房产,也有人质疑他的书稿。李晓瑛注意到,当很多官员在一起时,范松青会变成谈论的主角,旁人会把话题引到他身上,有些话里明显带刺。“还好老范比较淡然。”少有人知的是,无形的压力让范松青此后更加谨小慎微。2014年7月,范松青的岳父去世,按照当地风俗,白喜事要奉礼金。他赶回家乡治丧,特意挂出“谢绝礼金”的牌子。2013年10月,范松青的独生女成婚,一桌酒席也没有摆。对于这个决定,女儿埋怨过,亲家也有微词。“没办法,变成风口浪尖了嘛。”范松青也觉得对女儿不公平,但好在家人后来都表示了理解。一面反对他公开财产,一面同意不办酒席,家人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别再惹人关注了。范松青承认,他和体制内的同事之间,其实没有太多关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