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的极致手工之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丝镶嵌的极致手工之美 程淑美――“程氏花丝”的创始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程淑美大师作品《平安吉祥》。 程淑美大师作品《如意观音》。花丝镶嵌,又名“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抽成细丝,以堆叠编织等技法,点翠镶嵌,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花丝镶嵌用料珍奇,工艺繁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实际在商周时期出土的金银器中就已有呈现,历史上为皇家御用之物,到明代万历年间达到最高水平,独领中国封建王朝宫廷技艺的制高点2000余年。延续宫廷的记忆如果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有哪些已近芳华不再,曾属“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当属其中。有人说是物件太老气而不合时宜,即便挽救也是强弩之末。在北京通州的工作室,出身于工人家庭的程淑美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的传承人。满打满算,今年年逾古稀的她已在这个行当干了半个多世纪。程淑美将花丝镶嵌形容为金与火的艺术。她最擅长的观音塑像,已形成“程氏观音”自成一派,可与擅以银铜塑观音的明末僧人石叟之“石叟观音”媲美。“金”是指花丝的用料,金因其良好的延展性、可塑性和稳定性,成为花丝镶嵌艺术的载体;而“火”,是指花丝镶嵌离不开火的灼烧,从熔金、拔丝、轧片到制胎、焊接,每一件作品自始至终都是靠火来辅助。作为“燕京八绝”中工艺最繁复的一项技艺,仅花丝就有正反花丝、拱丝、麻花丝、竹节丝、罗丝、凤眼丝、祥丝、麦穗丝等十几种不同纹样,花丝的掐、填、焊、堆、垒、积、编等几十道工序更是各有讲究。其中焊接工艺尤见功力,一根根细过发丝的花丝焊接在器物上组成纹饰,火头儿上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在宫廷时代,焊接花丝都是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用自己的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常常吹到头晕眼花,被煤油灯熏得一脸黑。延续到了今天,有了燃气吹火工具之后,皇宫里的老传统才开始与时俱进。现今存留于世的最著名的花丝镶嵌制品,非明代万历皇帝的金翼善皇冠莫属,高24厘米的皇冠身薄如轻纱,缀有游龙戏珠图案,所用金丝竟然细过幼女的发丝,即使是采用今天最先进的现代工艺,也难以抽取,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整个皇冠上,竟然一个接头也无,可谓真正的“天衣无缝”,精妙绝伦的工艺,可想而知。1962年,程淑美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同时被安排进通州的花丝镶嵌厂。一边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色彩、国画、素描,一边跟着花丝镶嵌老艺人翟德寿学习。“那是培养我基本功最扎实的时期”,她回忆。上世纪70年代是北京传统工艺的巅峰时期,彼时北京花丝镶嵌厂有大批熟练技工和雄厚的科研开发力量,其工艺水平已经超越了清宫造办处。厂里有1000多名工人,做的别针、小摆件等都十分精致,出口的订单非常多,主要销往东欧。但从80年代末开始,出口订单数量锐减,经营状况突然大不如前,直到2002年破产。破产让所有人都需要重新找出路,有技工改行蹬三轮、当环卫工人、开出租车,舍不得改行的只好在街边摆起了小摊,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仅50人左右。“厂子倒闭时,很多大师都没了着落,国家工美大师几万元就被买断了工龄。”谈起花丝镶嵌的落魄,程淑美感慨至深。物由人制,东方哲学中万物皆有灵性,这是一种可以与人相感应的“气”,气的强弱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花丝镶嵌,是曾经活跃于紫禁城深处的记忆,如今皇家不在,金丝软带流落民间,然而,“它更加需要传承,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传承”,程淑美由衷地说。 程淑美大师作品《仿清文房宝车》。 程淑美大师作品《杨柳观音》。 《黄鹤楼》的创作者赵春明,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幸福不过匠人“工匠的双手,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以及一颗坐禅的心”,从十五岁起就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赵春明这样总结自己与同行。按54:1的比例耗时3年半设计、制作而成,长198厘米,宽122厘米,高142厘米,实用纯银近 70公斤的作品《黄鹤楼》,曾是他对新中国六十周年的献礼。整个作品由几万根银丝组成,最难的就在于把细细的花丝连接在一起,制成镂空景观,尤其若焊接不好会变形。每一个细部,阴瓦、瓦当、花纹、门窗、悬龙腕,都是花丝镂空制作、手工编织,每根银丝0.27毫米,比头发丝略粗一点,整个作品由几万根银丝组成。   为了制作这件宝物,赵春明事先实地到武汉“黄鹤楼”考察三天,详看每一个细节,斗拱、栏杆,对所有数据进行实地测量、统计、绘画、拍照,回来又与有关资料进行比对,然后进行设计,为了讲求视觉效果,有的地方放大一点,如宝顶,要按原样的比例制作出来就看不清了。开始制作后,八位参加制作的人员群策群力,一般情况大家都是正常工作八小时,而赵春明则常常心血来潮地干到深夜。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心必须是安静的。“不光会动手就行了,你还得有很多的学识修养在里面”,赵春明说,“做大水法的时候,石龛式的建筑,巴洛克的浮雕,中西花卉,你都得懂一些”。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态度、或价值载体,赵春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