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被秋风所破?让周礼春来修.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屋被秋风所破?让周礼春来修头戴一顶鸭舌帽,一副文艺范的周礼春,走路都带着一股劲。“草堂所有的茅屋都有我的脚板印。”他摊开右手和本刊记者握手,满手老茧,粗粝结实。他的工作很文艺――给“诗圣”的茅屋换草。从小学徒成长为大师傅,虽然奔走各地,但老周总会在新年回到草堂,给茅屋修补屋顶。成都杜甫草堂的游客总会在每年一月看到老周坐在茅屋边的长凳上,用篾刀进行着修缮茅屋最关键的工序――削篾条。这项技艺到周礼春这里已经传承三代,娴熟的手艺让他成为了寒冬草堂一道怀旧的人文风景。但遗憾的是,年近半百的他至今仍未找到接班人。10年大修“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千年前,杜甫的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茅屋和杜甫的诗歌一起流传千古。2015年1月,杜甫草堂迎来10年一次的大修,茅屋的屋顶被掀起,也让世人一窥茅屋的究竟。草堂的屋顶上,茅草已被撤去,新的黄茅草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屋顶那些纵横交错的竹片与木桁架,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的不是绳子,正是周礼春用双手编织的数千根竹篾。除了木桁架、竹子和茅草,整个屋顶没有再用其他任何材料。只见周礼春手起刀落,将竹子破开个口子,用力一拉,粗壮的竹子就被劈开,顺着刀使劲往下推,传来噼啪噼啪的声响,竹筒变成了竹条。随后,在他精细的“雕琢”下,竹条变成了数根约2厘米宽、1毫米厚的篾条。从粗壮的竹筒到细薄的篾条,几道工序在老周手中一气呵成、干脆利落。就像个魔术师,一根竹子在他手里能变成各种搭建茅屋的构件:完整的竹筒被削成适宜的长度,用来替换已经腐朽的骨架;竹筒一分为四,成为手掌宽的竹片,是固定茅草的重要部件;再细分,拇指粗的竹条被横劈为五层,最里面的一层被丢掉,更富韧性的“一青三黄”则被做成篾条,成为缝合屋顶的“针线”。竹子搭骨草为肌。当房屋骨架被篾条绑定好后,剩下的便是铺草。草堂茅屋所需的黄茅草,产自成都平原几个浅丘乡镇的山上。今年,简阳三星镇同合乡一带的柑子村、大堰村、万年村30余家农户100余人采集了2.3万斤这样的黄茅草,供茅屋主体使用。“寻草是体力活,铺草是技术活。”周礼春用手掌做尺,把茅草细分成大小均匀的小捆,然后抽出腰间的篾条,把小捆的茅草和骨架捆起来,再拍打平整。铺完一层,需要在茅草上再加一层竹片,用来固定第二层茅草。20厘米厚的茅草慢慢覆盖了整个屋面,如同为茅屋穿上了一件黄灿灿的“外衣”。最后一道程序是用自制的梳板把茅草梳平整,“茅草一定要梳顺,这样才能保证雨水顺着茅草流下来,而不是渗进去。”周礼春说。这次草堂大修持续了近半个月,是10年来对杜甫茅屋故居最大规模的一次维护工程。由于修缮过程都是纯手工,每天只能铺设半面屋顶。将屋顶铺满茅草并不算完,老周和他的同事们还要给茅屋“扎脊”,“就像戴帽子一样”,完工后的茅屋顶就是古诗中所说的“三重茅”了。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是周礼春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传承祖辈的技艺,同时兼顾养家糊口的重任,1986年,小学还没毕业的他就开始学习做篾活。1996年的寒冬,周礼春第一次跟着师傅来到杜甫草堂。当时他只是个学徒,帮忙搬搬东西,打打杂。杜甫草堂博物馆古建部主任常明告诉本刊记者,茅草屋正常使用年限为20年。但由于草堂周围树木茂盛、鸟类繁多,茅屋上常年有落叶和鸟粪,导致了茅屋的日渐腐坏。成都阴雨天多,茅屋周边的树挡住了茅屋面,阳光不能很好地照射到雨水渗入的屋面,也加速了编织物的腐朽速度。因此,从1996年起,每隔10年,草堂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维修。2005年,周礼春再次参与了茅屋换草工作。这一次大修,除了给茅屋换草,周礼春第一次独自完成了一项工作:修补部分出现剥落的竹编墙壁。他说,当年修建茅屋,墙壁也是采用传统手艺,用篾条十字交错编织成竹骨架,四面竹编壁围合之后,再用石灰浸泡过的谷草和黄泥调和成干湿适宜的草筋泥,糊上竹编壁。因此之后的修补也得用最传统的方法,其中的关键就是调和草筋泥。竹编墙壁让老周“一战成名”,此后,不管是局部更换茅草或者修补墙壁,周礼春的身影一直在茅屋维修队伍中。今年,草堂茅屋迎来了新一轮大修,此时的周礼春已经成为了领头师傅。20年的历练,使他成为一名茅屋修缮的老艺人,技艺更加纯熟精湛。从一个普通的民间篾匠,到杜甫草堂修缮团队的顶梁柱,除了平日里勤学苦练以外,周礼春认为主要得益于祖父和父辈的教导。“爷爷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镇上有名的大师傅,大家都叫他‘周盖匠’。”周礼春说,当年父亲和叔叔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后来他自己又在父亲的影响下传承了这门技艺,可以说是家学渊源。谁来传承绝技和周礼春一起参与茅屋修复的6位师傅,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过七旬,而最小的就是他自己。“现在四川能做这个活路的人不多了,很多人都改行了。”周礼春说,随着钢筋混凝土时代的到来,茅屋在川西平原已近绝迹,渐行渐远的,还有老一辈工匠的茅屋修缮手艺。让人担心的是,随着周礼春这批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