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世界中的人生抉择.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荒诞世界中的人生抉择摘 要:在阿尔贝?加缪的荒诞哲学中,对人值得生存与否的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斯特鲁特在其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奥丽芙?基特里奇》中同样对人存在的意义及人应该如何生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透过形形色色的例子,《奥丽芙?基特里奇》展示了普通人在荒诞世界中迥异的人生抉择,向人们传达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世界的荒诞性不可避免,而面对荒诞不能妥协,只有带着希望对荒诞进行反抗才能收获幸福。关键词:伊丽莎白?斯特鲁特;《奥丽芙?基特里奇》;阿尔贝?加缪;荒诞哲学一、引言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是二十世纪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和荒诞哲学的代表,他重要的哲学论著《西绪弗斯神话》主要围绕荒诞感的产生,荒诞的概念,面对荒诞的态度以及化解荒诞的方式展开论述,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哲理”[1]P64。“判断人值得生存与否,就是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2]P624,荒诞哲学关心的不是有关世界本源之类的问题,而是诸如人生是否有意义,人应该怎样活下去等伦理问题。虽然同样指出了世界的荒诞性,但与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同的是,加缪提出在应对荒诞时应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他在痛苦、徒劳的西绪弗斯身上看到了希望,将西绪弗斯塑造成一位敢于直面命运的荒诞英雄,还提出了应对荒诞的准则:不是自杀或者逃向上帝,而是要“义无反顾地生活和满足于现有的东西”[2]P670,“不是生活的最好,而是生活的最多”[2]P664。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也是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2009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奥丽芙?基特里奇》(Olive kitteridge, 2008)就是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典范。《奥丽芙?基特里奇》是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斯特鲁特( Elizabeth Strout, 1956- ) 的第3本著作,由13个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全部故事都以缅因州小镇克罗斯比为背景,描述小镇人平凡却又发人深思的人生轨迹。在这部以短篇小说形式出现的长篇小说中,斯特鲁特用平淡细腻的文字描述了小镇上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以极富张力的笔触探索了作为生命底色的荒诞世界中的种种矛盾与悲哀,揭示了人们在荒诞世界中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抉择,塑造出西绪弗斯式的荒诞英雄――奥丽芙?基特里奇。结合加缪的荒诞哲学,本文主要关注《奥丽芙?基特里奇》对平凡世界中“荒诞”的再现,指出斯特鲁特在其作品中出世人对待“荒诞”的两种态度――妥协或反抗,并通过刻画妥协者与反抗者迥异的人生道路传达出对反抗荒诞的人生哲学的高度肯定。二、斯特鲁特笔下的荒诞世界在加缪看来,荒诞产生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它“产生于人类的呼唤和世界的无理的沉默之间的对立”[2]P640,“是二者之间唯一的联系”[2]P637,荒诞无处不在。而当人们面对世界时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如同局外人、被放逐者,这就是“荒诞感”。在斯特鲁特笔下,荒诞体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小镇形形色色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不及神话中西绪弗斯的经历那么悲壮,但他们同样体味着生命的“荒诞感”。他们一方面经历着当今世界的变幻莫测,另一方面还必须面对自己命运中的种种沉重,如同被生活放逐的人,同西绪弗斯一样不得不扛着巨石在生命的道路上艰难迈步。《奥丽芙?基特里奇》取材于二十一世纪,后9?11时代里的美国。在经历过恐怖袭击的创伤性的事件后,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苦闷彷徨,感觉自己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这种情绪构成了小说中人物生活的基调。书中第十一篇短篇《安检》中,72岁的奥利芙为了拜访儿子克里斯托弗,终于下定决心踏足她从未去过的纽约。飞机上,她回忆起当年的恐怖事件,觉得“城市的人脆弱的像一班幼儿园的孩子”[3]P200,在恐怖面前无能为力。在儿子的新家中,奥利芙察觉到儿媳安时常内心恐慌,坐立不安,她在心中得出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当这个世界日益使人变得惶恐不安时,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3]P211。的确,世界变幻莫测,充满危机,而人们对种种潜在的危险无能为力,能做的只能带着内心的不安继续生活。伊拉克战争和9?11事件为小说设定了一个严峻沉重的背景,但“真正的沉重都是日常的个人性的:爱的逝去、日益衰老和死亡的迫近”[4]P33。在第二篇短篇《涨潮》中,凯文的校长道出了小说一个重要的主题:“爱与被爱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3]P43。然而,正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与爱的原则是水火不相容的”[5]P150,斯特鲁特笔下的美国小镇上同样呈现出爱的匮乏和爱的异化。亲情方面,人们承受着母亲或者父亲缺失的悲伤,子女与父母关系隔阂的痛苦;爱情方面,人们遭遇失恋、离婚或婚外恋的打击;友情方面,人情冷漠,人们之间缺乏同情与怜悯,更多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