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耕地资源态势 可持续利用对策 21世纪初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建设用地持续增长的旺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长期存在,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中国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理清我国耕地变化形势,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主要内容 1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与问题 2 耕地变化分析 3 耕地减少的主要资源环境生态负面效应 4 耕地变化的未来态势 5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1 中国耕地资源现状与问题 1.1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1.2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土壤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 1.3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匹配不协调 1.4 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开发整理复垦难度大 1.1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全国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的13003.92万hm2(19.5亿亩)减少到2004年的12244.43万hm2(18.4亿亩),八年间共减少759.5万hm2(1.1亿亩),减少幅度达5.84%。耕地面积远低于美国的17695万hm2(26.5亿亩),也低于印度的16175万hm2(24.3亿亩)。 2005年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的更新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208.27万hm2 (18.31亿亩),比2004年减少36.16万hm2(542.4万亩)。 《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亿公顷(18亿亩)。从当前的减少趋势来看,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人均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0.106hm2(1.59亩)下降到2004年的0.0941hm2(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的40%,下降幅度达11.3%,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和广东等6省市的人均耕地不足0.06hm2(0.9亩),全国有20%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053hm2(0.795亩)的警戒线。 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中国耕地总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在近十几年内不可能逆转。 中国的人地矛盾在世界上是最尖锐、最突出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问题始终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第一位的、最根本的问题。 1.2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土壤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 我国中低产耕地比重大,耕地养分含量不高,障碍因素多,污染加剧,耕地的总体质量欠佳。 根据1995-2000年统计资料并按农业部土肥站所定标准估算,现有耕地中高产田占28%,中产田占36%,低产田占36%,即质量较差、产量不高的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2%。 我国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地沙化、农田污染等,加剧了耕地生产能力的下降。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00万hm2(53.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9.4%,盐渍化面积估计在8100-10000 hm2(12.15-15亿亩)之间,荒漠化近期扩大到343600hm2 (515.4亿亩),这些土地退化的趋势严重的威胁着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不合理的施肥、过度使用农药、农用地膜的残留,以及工业三废、酸雨等造成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城市周围和交通主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严重超标。 1.3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匹配不协调 全国有47%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区, 53%的耕地分布在平原地区。 缓坡耕地(6°-25°)和25°的陡坡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8.3%,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区; 6°的平耕地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1.7%,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以秦岭-淮河-昆仑山-祁连山线为界划分南北,南、北部面积大致相等,但北方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量的62%,南方耕地仅占38%, 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北方河川径流量仅占 19%,南方达 81%。 以大兴安岭-阴山-阿尔金山-冈底斯山连线划分东西,东、西部面积也大致相等,但东部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量的94.2%,西部占5.8%。 而东部水资源占95.4%,西部仅占4.6%。 水土资源匹配组合很不协调。耕地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水土资源匹配组合不协调,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区域粮食供需的紧张。 1.4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开发整理复垦难度大 中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仅988万hm2(1.48亿亩),人均仅为0.0076hm2(0.114亩),其绝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区域分布不均。 由于后备资源所在区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脆弱,限制因素较多,开发后极易引起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和生盐渍化等土地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