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两章 学案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背诵两文。
助读材料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理清文,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理清文,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5、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
身体上 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6、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一课时
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方能“天下顺之”,作战才会取得胜利。
3、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五、中考链接
1、 ⑴ 池:护城河。 ⑵ 委:放弃。 ⑶ 有:或,要么。
2、B(2分)
3、 ⑴ (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⑵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4、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课时
三、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9 力学实验(第05期)-决胜2016年高考全国名校试题物理分项汇编(解析版).doc
- 专题20 电学实验(第05期)-决胜2016年高考全国名校试题物理分项汇编(解析版).doc
- 专题二实验探究精练.docx
- 专题二句子积累和篇段积累.docx
- 专题二简答题解题技巧.docx
- 专题二实验探究题同步练习.docx
- 专题二说明文阅读.docx
- 专题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
- 专题五力学实验与探究题.docx
-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x
- 二氧化碳2(15张PPT).ppt
- 中图版九下历史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23张PPT).ppt
-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关系1.ppt
-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doc
- 中图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第二课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共50张PPT).ppt
-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特色班)试题.doc
- 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普高班)试题.doc
-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
-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
-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