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律章句学探源分析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律章句学探源 2016-04-12 16:16:06?《史学月刊》? 张忠炜 提起律章句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以下看法:律章句学是以经学章句学的方法,来疏通、解说律令涵义的学问。因“家法”不同的缘故,律章句学也分数十家,著者如“小杜律”、郑氏章句。章句之学本以繁琐为弊病,律章句学也概莫能外,故史书有律章句学“家数十万言”①之记载。属于律章句学的“律说”留存至今的,《九朝律考》中辑佚八条②,敦煌汉简中可能也有一条③。这是古今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此外,龙大轩有《汉代律章句学考论》之论文(2006年),“概辑得著律章句者15家,钩沉律章句543条”④。龙氏钩沉的“律章句”,在“名”与“实”之间,或有从容讨论的余地,需专文讨论,此不赘言。不过,古今学者尤其是今人,在讨论“律章句”时,多忽略“章句”本意。不知本源而欲探其他,终究有所隔阂,故对律章句学仍有展开讨论之必要。本文以章句本意为切入点,对律章句学的原始意义进行探讨;又结合出土文献所见秦汉律令简,指出这些材料中可能含有最初的律章句;还对律章句的符号及汉律章句的特点,提出一些肤浅看法。是非对错,祈请方家不吝指正。   一、章句本意   欲讨论律章句之本意,先需明白章句的本意,这就牵涉到经学问题。就笔者所见而言,讨论章句的论著,大体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就传世文献立论。古人对章句的理解,多是只言片语,专论者较罕见。譬如,王充《论衡·正说》中说道:   夫经之有篇也,犹有章句;有章句也,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篇则章句之大者也。⑤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亦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⑥   王充、刘勰的观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字、句、章、篇所以有别,是因为有不同层级的意义单位存在。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亦袭用王、刘之说以释句、章。⑦既然有不同层级的意义单位存在,如何区分这些层级就成为必要,“离经辨志”问题因此而备受关注。   《礼记·学记》中的“离经辨志”,郑玄注曰:“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向也。”孔颖达疏曰:“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辨志,谓辨其志意趣向,习学何经矣。”⑧郑注将“离经”视为断句,孔疏则释之为析章断句。从断句(亦即句读)层次看,郑、孔同;是否涉及断章,郑、孔有别。宋人张载、近人胡朴安,对“离经”的理解,同于孔颖达,“离析经之章句”⑨、“章离句析”⑩。清人黄以周则是郑非孔。黄以周认为“离经”专指析句而言,“断章乃辨志之事。志与识通。辨志者,辨其章指而标识之也”。(11)换言之,“离经”仅涉及断句,“辨志”则关系断章。如何理解郑注之“辨志”,学者的看法或有不同(12);但综观诸人之说,“离经辨志”牵涉析章句读,殆为毋庸置疑之共识。   章句离析之所以重要,是关系到对经传的理解。胡朴安说道:“古书之训诂,寄于文字;古书之义理,托于章句。章句不辨,义理莫明。离析章句,所以求明义理者也。”(13)黄侃则更为明晰地指出:“凡为文辞,未有不辨章句而能工者也;凡览篇籍,未有不通章句而能识其义者也。故一切文辞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14)句读、析章,其意义重大。清人武亿有《句读叙述》、《补句读叙述》,近人杨树达有《古书句读释例》,(15)申述句读、析章之不易及章句误读之弊,观其所举例证,诚知句读、析章看似易,实则难为不刊之论。   今人对章句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论,有杨权的《论章句与章句之学》、张荣明的《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汉代章句学》以及郜积意的《宣、章二帝与两汉章句学的兴衰》等。(16)这些论著的重心或有不同,但在章句含义的理解方面,或者说在章句特征的认知方面,基本都认可这一结论:章句的本意是分章断句,亦即分篇为章、析章为句。在此基础上,大体也都认可并强调其延伸意:即对内容进行诠释,实为一种注疏体裁。譬如,许道勋、徐洪兴的《中国经学史》中说道,章句、训诂是注释经典的两种方法,“所谓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即以分章析句的方法来解说经典。在解释词义外,再串讲文章大意”(17)。又如,马宗霍的《中国经学史》、王葆玹的《今古文经学新论》,将章句与传、说、记等并列,虽然彼此立名不同,但均为说经之体裁。(18)但是,章句为何兼有两意,学者似未曾关注。倒是冯友兰一语中的:“先秦的书是一连串写下来的,既不分章,又无断句。分章断句,都须要老师的口授。在分章断句之中,也表现了老师对于书的理解。因此,章句也成为一种注解的名称。”(19)换言之,章句之最初得名,与古书的抄写或书写有关。冯书写作时简牍文献尚少见,但上论实为睿见。   林庆彰《两汉章句之学重探》与上述学者对章句的认识有别。他曾据吕思勉《章句论》的文字,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