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文阅读---- “鉴赏文章的表达特色”是散文阅读的必考点,也是重点之一。 考点风向: 1、鉴赏角度分全篇和局部两种,即对作品整篇的表达特色的鉴赏和对某些句子、某一段的表达技巧的鉴赏。 2、在判断“表达特色”时,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讲求角度单一、明了相比,它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考点风向: ①文章某段文字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②某段文字描写精彩历来受人称颂,请说说好在哪里? ③某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⑥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某段文字进行简要赏析。 提问方式: 真题探究: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答案一:语段写收割机收麦的情景,把收割机进了麦田比作机船下了海,形象生动,画面鲜明。 答案二:语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画面鲜明,语言生动形象。 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 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甚至还有语句不通顺,术语中有别字,如“铺垫”写成“铺堑”,“拟人”写成“似人”。 对上题的反思: 真题探究(重做):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田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语言特色 方法导航: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回答“表达特色”题的角度: 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 效果:(更详细的内容请看“语基手册”) ①比喻、比拟、借代:生动形象。 ②夸张,对比、反复:强调突出。 ③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④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 ⑤引用:散文中(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 涵) 议论文(证明观点,使更具有说服力) 一、修辞及效果: 《步步高》P192考点针对练 该段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 “修辞及效果”课堂演练: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从强悍变为平缓柔顺的特点,(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或喜爱)之情。(情感) 《金考卷》14浙江 《母亲的中药铺》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修辞及效果”真题演练: 明确:(1)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 (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金考卷》 四川 《柴禾》 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内容);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情感) 表现手法:主要从象征、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对比、讽刺、铺垫、照应等角度考虑。 (见《步步高》P188-189各种手法的具体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