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解读更厚重.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文本解读更厚重[摘 要]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受语言温度,联系单元整体,学会知人论世,使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与文本统一起来,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厚重。[关键词]文本解读 语言 单元 知人论世[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61文本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而文本的解读,就是找出蕴涵于文本中的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我们要做到“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使文本解读具备一定的厚重感。一、感受语言温度,让文本解读更厚重一些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让学生进入课文中去体会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人的活动,最终把文章的落脚点定在赞颂春天及作者描绘春景时的喜悦之情上。笔者总觉得这样解读缺了点什么?当笔者也试教《春》时,仔细研读文本,发现文本字里行间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在涌动。那力量源自生命,是生命在涌动。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让学生去感受语言的温度,让学生读出蕴涵于文本语言中那激昂向上的生命力。你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彰显了生命力的顽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赶趟儿”寓示生命的灿烂奔放;“蜜蜂闹,蝴蝶飞,鸟儿呼朋引伴,牧童短笛嘹亮,城里乡下,老老小小也赶趟儿。”这是大自然奏出的最强劲的生命交响曲。连无生命的春风、春雨也能善解人意,善解造化之用心,恩泽万物,催发生命成长。“成长”才是这篇文章的灵魂。离开了生命的礼赞,景色只是纸花,不可能“逼”你的眼,动你的情。二、联系单元整体,让文本解读更厚重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和整个教材系统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单元整体和整个教材体系相互融合的有机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与教学时应吃透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把文本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天鹅在“破冰勇士”老天鹅的带领下,同心协力用胸脯和翅膀破冰,从而换取天鹅群体生存空间的故事。部分教师在处理这一课的教学时,认为课文内涵是在谈环境保护,于是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斯杰潘老人用行动告诉大家要保护生态环境,还建议学生写一些保护鸟类、保护生物的公益用语。综观这一单元内容,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文本解读似乎太牵强附会了。由于本单元还有两篇课文《鸟语》和《生命的壮歌》,如果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与环保意识有关的话,那么《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们逃离火海时“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被烧得“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面对狩猎队的追捕,老羚羊以死亡作桥墩形成“生命桥”让小羚羊逃生……这些,绝对与环保不相干!《天鹅的故事》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本单元练习中“读读背背”的题目:“人心齐,泰山移……”这些都是有关团结、齐心、合作的内容。编者的意图一目了然!三、学会知人论世,让文本解读更厚重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古诗《江雪》,要真正理解这一文本内容背后的意蕴,我们并不能只把目光定位于作品本身,还应了解作者其人,分析其时代背景,然后再去解读带着作者个体生命特征的文本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文本悟得更为真实、深刻。笔者在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向学生介绍了柳宗元的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柳宗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柳宗元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他关心民生疾苦,力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朝廷的打击与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先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后至永州。这对33岁精力旺盛、满怀报国之志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其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朋友病死,八司马之一的凌准忧愤而死,其母来永州近半年也离世了。在丧友失母的打击下,他悲痛欲绝。可是,他的政敌依然不放过他,几次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请你告诉我,此时的柳宗元,应该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孤独、悲愤、痛苦……师:同学们,柳宗元他真的是在钓鱼吗?生1:他不是在钓鱼,他心里很痛苦,是借风雪来磨炼自己。生2: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遭遇就如同冰天雪地之境,所以就独自一人冒雪在江中垂钓。生3:这是用垂钓的方式告诉人们,虽然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生4: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一个春天!师: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相信柳宗元挺过人生的冬天,一定会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另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还必须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只有把生活和现实、文本统一起来,才能使文本解读具有更深厚的意义。(责编 刘宇帆)4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