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先勇《台北人》英译本中文化乡愁的再现.docVIP

谈白先勇《台北人》英译本中文化乡愁的再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白先勇《台北人》英译本中文化乡愁的再现摘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本在台湾现代文学界乃至整个海外华语文学圈都具有经典性质的作品。白先勇通过深入描写“台北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出一代漂泊者的文化乡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语和怀旧语调的灵活而又准确的翻译,《台北人》的英译本恰当的展现了文化乡愁这一主题,同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个案。关键词:白先勇;《台北人》;漂泊;归属引言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主要创作于1964-1971年之间,共收14篇小说。在这些短篇小说中,白先勇对“台北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生动而细腻地展示了他们的痛苦、孤独与失落。在今昔荣辱、物是人非的变迁中,体现了漂泊者们深深的文化乡愁。《台北人》的英译本由作者白先勇和美国学者Patia Yasin翻译,恰当的展现了文化乡愁这一主题,透过英语发挥着强烈的文学感染力,也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个案。1. 作者背景“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白先勇在书的扉页如是说。作为台湾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白先勇开创了台湾现代派小说潮流,被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中的奇才”。而白先勇曾经说过,他之所以创作,是希望把人类心中的痛楚变成文字。白先勇出生于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作为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他十二岁时随父从大陆溃退到台湾,亲眼目睹了历史的变迁和父辈命运的变幻。青年时代,他流寓香港,留学美国,使他有了离乡背井的彷徨。定居海外后,他更是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了一代被放逐的中国人的复杂心境。白先勇曾说,“文学不能带来社会工业的进步或商业的繁荣,可是文学有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教育我们如何同情。”曲折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漂泊着的“台北人”的同情与共鸣,促使白先勇书写出了这些游离于大陆之外的中国人的文化乡愁。同时,白先勇还是一位杰出的译者。白先勇的自译活动从他去美国爱荷华大学进入“作家工作室”开始,自译作品涉及到台北人系列作品和纽约客系列作品。从创作到翻译的过渡过程中,白先勇亲身经历了以“一个作者,两个文本”为主要特征的自译过程。他的辩证式自译理论既注重译者心理与语境重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注重修复语言历史性质的重复与修改,对翻译的语言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 文化乡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先勇把刘禹锡的《乌衣巷》置于卷首。这首诗传达着对世事变迁的伤感和对家园故土的愁绪,而《台北人》的每一篇作品中尤为渗入的情绪,正是浓浓的文化乡愁。乡愁,是中国文学里的一个永恒主题。何谓乡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乡愁就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这种心情发生在一切离乡漂泊之人的身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它着重渲染被放逐之后的回归愿望,具有强烈的情感宣泄倾向。”而文化乡愁,则是一个更为深远的概念。它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对家园故国的思恋,而是以独特的方式把乡愁积淀成一种文化理念,在情感深处标识出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超越家国之上的文化认同感。受这种文化乡愁的影响,《台北人》中的每篇作品几乎都构成了一种充满愁绪的比照。《台北人》中,没有几个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大部分是因政治剧变流落到台湾的大陆人。他们大多拥有美好的过去,但由于变迁,过去已经遥不可及。他们总是驻足今天,回望过去,身处台湾,遥望大陆。在他们的记忆中,属于家乡记忆的部位,总是荡漾着青春、志向、贞洁、奢华、诚实,而在失落家乡的部位则充斥着衰老、消沉、放荡、衰败、狡诈。白先勇寻找的是逝去已久的传统文化价值,在那里有民族的青春、历史的骄傲和人种的尊严。《台北人》中这种世纪性的文化乡愁气势夺人,涵义深厚,深深感染着每一个读者。3. 英译本中文化乡愁的再现正如前文所述,《台北人》中的14篇短篇小说,由一个共同的主题―文化乡愁―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台北人》的英译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作文化乡愁这一主题的恰当展现。总体来看,《台北人》的英译本注重将原作主题的再现与风格的传递有机结合,并且重视对原作语调的传递,恰如其分地再现了原作的主题,传达了原作的精神。3.1 对于人物话语的翻译《台北人》中,每个人物都有他或她独有的说话方式。在英译本中,译者深入观察了汉语中习语的特点,采用美国方言和俚语进行翻译,以传达原作中人物话语的内涵。以《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为例:与《台北人》中绝大多数的悲剧性人物不同,金大班是一个喜剧性人物。她自视甚高,但会自嘲;她现实势力,但珍视过去;她热爱金钱,但对弱者慷慨。舞女生涯使她的言行流于粗俗,但她的喜剧性形象依然颇受读者喜爱。下面是文中节选的一段的英汉对比:娘个冬采!金大班走进化妆室把手皮包豁啷一声摔倒了化妆台上,一屁股便坐在一面大化妆镜前,狠狠地啐了一口。好个没见过世面的赤佬!左一个夜巴黎,右一个夜巴黎。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