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X射线荧光-1X射线物理学基础解说.pptVIP

第1章X射线荧光-1X射线物理学基础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作用截面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入射射线的能量和靶物质的特点。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的实质——X射线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作用时,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电子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 光电效应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电截面的大小与入射X射线的能量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 光电截面随入射射线能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吸收线能量位置突变。 截面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电截面的大小与入射X射线的能量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 光电截面随Z的增大而增大。 吸收线附近突变。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散射特点——散射后光子并不消失,只是改变行进方向。 散射 相干:散射后光子能量等于原来入射光子能量 非相干:散射后光子能量小于原来入射光子能量 对于能量较低入射光子,相干散射是主要的 对于能量较高入射光子,非相干散射是主要的 散射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散射系数与入射射线能量、散射体原子序数有关。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对于岩矿石的X射线荧光分析。被分析元素为轻或中等原子序数的元素,且含量较低,样品的有效原子序数十分接近。对于给定的能量,总散射系数近似常数。 岩类 岩性名称 有效原子序数 岩类 岩性名称 有效原子序数 岩 浆 岩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盐 碱性岩 12.49 12.65 11.94 11.42 11.69 变质岩 碱性长石片麻岩 斜长石片麻岩 榴辉岩和角闪岩 镁质硅酸盐片麻岩 石英岩 11.60 12.17 12.84 11.37 11.18 高原子序数的矿种和高含量样品,应充分考虑有效原子序数对散射的影响。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X射线的吸收特性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半吸收厚度——X射线照射量率衰减一半时所需要的吸收体厚度。 能量keV 半吸收厚度cm 空气 赛璐玢 13Al 29Cu 82Pb 124 17.71 8.27 6.20 - 410 62 26 4.3 0.4 0.11 0.049 1.6 0.050 0.0056 0.0025 0.21 0.0016 0.0016 0.00071 0.016 0.00044 - -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吸收突变比——当X射线与物质发生光电效应时,由于要激发某一壳层电子就需要入射X射线光子具有一定能量(吸收限)。当光子能量小于这一特定值时,不能激发壳层电子,光电截面较小。当光子能量大于这一特定值时,则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截面突然增加,造成光电截面随能量变化而出现不连续性,这一不连续性必然造成宏观吸收系数随能量变化而突然变化。 思考题 X射线荧光产生的过程 莫塞莱定律 荧光产额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形式 吸收突变比 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 第一章 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物理学基础 成都理工大学 核自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李丹 核分析基础及应用 * 主要内容 概述 第一节 X射线的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和莫塞莱定律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 概 述 大事记 1895年伦琴研究阴极射线管时,发现阴极能放出一种有穿透力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由于它的本质在当时是一个“未知数”,故称之为X射线。 伦琴无条件地把X射线的发现奉献给人类,没有申请专利。 X射线和可见光一样属于电磁辐射,但其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在10-6~10nm。在X射线光谱法常用波长在0.01~2.5nm。 * 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 概 述 1895-1897年伦琴搞清楚了X射线的产生、传播、穿透力等大部分性质,为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于1901年凭此获诺贝尔奖。 * 概 述 1908-1911年,巴克拉发现物质在受到X射线的辐照时会发射次级X射线。特征X射线(标识辐射) X射线研究由定性的实验观察走向严格的定量研究的开端。 * 概 述 1912年,劳厄等人证实X射线的波动性质。 1913年,布拉格父子完成了X射线干涉图像定量解释的理论研究。(布拉格定律)可定量测定X射线波长,为X射线基本性质和有关理论研究以及X射线荧光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1913-1914年,莫塞莱定律,元素特征X射线的波长或频数与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 概 述 1923年,科斯特和赫维西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方法从锆石中发现了72号元素铪(Hf)。 1925年,诺达克和塔克又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75号元素铼(Re)。 1948年,弗里德曼和伯克斯采用核辐射探测技术中用以测定γ射线的盖革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