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 理解社会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树立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活动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读教材P18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河流修建水库后径流量的变化? 河流上修建水库后使河流径流量更加平稳。 (2)水库的这种作用对流域有何意义通过河流的这种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性和强度。 (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除了修建水库,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例如,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活动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 生态系统 良性循环 增加环境 的稳定性 减少灾害发生频率 修建水库稳定局部地 区的水循环、调节径流量 减少旱涝 灾害的发生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 稳定局部地 区的岩层、土层 减少滑坡、 泥石流的发生 2010年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水情之猛、灾情之重、抗灾之急为近10年来所罕见,受灾人口近8000万,323人因灾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亿元。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长江流域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 随着人口增加,流域内原始森林过度采伐,植被遭到破坏;下游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普遍淤塞,蓄洪、泄洪能力降低等是长江流域洪灾频繁,灾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3)以上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2.人类活动降低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环境恶化环境更不稳定 自然灾 害频发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水土流失风蚀沙化 滑坡、泥石流、洪水,沙尘暴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 地表沉降地面塌陷海水入侵 诱发地震、塌方,土壤盐渍化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A B 水库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但也可能带来哪些灾害? 修建水库→ 径流量稳定→ 减轻水旱灾害 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旅游、航运等 诱发地震、造成土地盐渍化、 下游平原土地肥力下降、河口海岸后退等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活动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人类活动降低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小结: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活动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 (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3.结合教材P19案例1,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2)我们应该得到怎样的启示减小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有利于减少灾害中的人员伤亡,我国应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对公共设施进行防震加固,尽最大努力减小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2.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 阅读P20图1.29思考城市化对城市洪水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下渗减弱,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 2.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 (1)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易损性不同。 (2)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相同强度下,建筑用地的易损性大于耕地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 【合作探究】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结论: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8级地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