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清朝法律制度(上)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 第十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644--1840年) 一、司法机关 (四)理藩院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司法管辖,设立了理藩院,作为朝廷统治各少数民族的重要机关。少数民族地区判决的重大案件,均须由理藩院审核,方能生效。但理藩院受理的案件如罪至发遣,则须会同刑部裁决。死罪要经“三法司”会审定案。 四、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一)清末立法的实质清末立法具有封建性和买办性的特点,体现着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二)清末变法的主要内容 1、宣布“预备立宪” 2、《改革官制谕》和单行行政法规 3、《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 4、商律的修订 5、民律草案的修订 6、诉讼律的修订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确定司法独立原则 2、区别刑事、民事诉讼 3、审判权、检察权分立 4、承认辩护制度 (四)司法机构改革 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而不监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负责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  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  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  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 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情实、缓决、 可矜、留养承嗣。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 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能确定者,可继续调查,待危害性确定后进行判决 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 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 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 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 “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 辅,礼刑并用” C.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 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 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 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 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三)审理满人案件的司法机关清朝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理满人案件,而由特殊的司法机关负责审理。 1.满族宗室刑名案由宗人府审理; 2.内务府所管辖的满人条件,由内务府慎刑司审理; 3.京师地区普通满人的诉讼由步军统领衙门审理; 4.外省满人诉讼,由满州将军和副都统审理。一、司法机关1.秋审:秋审是中央司法机关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制度,因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秋审案件主要是地方上斩监候、绞监候案件。2.朝审。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案件以及京师附近斩监候、绞监候案件进行复审的制度,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冬至前复审完毕。3.热审。是指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称为“小三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的审判活动。目的是为了减少署天监狱的在押人犯。 二、清朝会审制的发展1.清朝地方分为州县、府、省按察使司、总督巡抚四个审级。清政府以严密程序限制越级上诉。2.清律还禁止在押囚犯告举他事,更加限制良贱在诉讼上的不平等地位。3.对卑幼、妇女控告尊长、丈夫,以“干名犯义”罪处罪。4.清律还规定地方于每年四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间,除重大犯罪外,一般户婚,田土细事,概不受理。 三、对告诉的限制 五、清末四大奇案 名伶杨月楼冤案 张汶祥刺马列案 太原奇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 * 第一节 清初法制的指导思想一、保持法律制度的连续性二、“正人心、厚风俗” 第二节 立法概况  一、《大清律例》 (一) 《大清律例》 的制定过程 1.《大清律集解附例》清世祖福临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制成《大清律集解附例》颁行全国。这是清朝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除个别条款有所增删改并外,其余基本上是明律的翻版。 2. 《现行则例》康熙即位后,对大清律律文作过多次校正修改,于康熙十八年命刑部编成《现行则例》刊刻通行。 3.《大清律集解》雍正即位之后,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