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大挖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文化大挖掘:浙西红旅看淳安  红色旅游:老区发展的千里马   今年7月中旬,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红色之旅,原计划去井冈山,但旅行社联系后告知该线路已满员,说是从5月份开始,山上的房间一般都要提前一两个星期才能订到房。于是改赴原以为较为冷门的红色首都瑞金,不曾想却同样是“一房难求”,几经周折后终于成行,且景区人山人海丝毫不亚于黄金周时的千岛湖。据当地导游介绍,江西的红色旅游近年来一直呈两位数增长,今年更是猛增近五成,已占据整个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我县红色旅游先行一步的中洲镇,从前年开始挖掘“红色茶山”,虽说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方兴未艾的人流已是汹汹成势。据该镇统计,去年红色之旅有5000余人,今年已超10000人,到目前止就已翻了一番。   熙熙的人流给“农家乐”带来了滚滚财源,该镇农户项佳元今年的服务收入已达11万元。为什么红色旅游会呈现如此蓬勃的发展势头?除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时代”已经来临这一大背景外,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具有以下四大特殊的机缘:一是党政有要求。今年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并指出这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从中央层面对各地发展红色旅游大加鼓励。二是各地有干劲。由于红色之旅注重贵在苦、贵在真、贵在教的“三贵”特点,因此项目建设门槛不高、投入不大、运营不难,而内提精神、外树形象、致富百姓的效果又很明显。所以,像我县的中洲、浪川、王阜、枫树岭等乡镇兴办红色旅游的积极性都很高。三是游客有兴趣。旅游的实质是追求差异性体验,随着人们物质的不断丰富,满足精神的充实已成新需。红色之旅恰恰是人类精神的高峰圣地,加上它融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于一体,确有“参加一期红旅,锻炼一次身心”的功效。四是百姓有动力。老区山村由于天生的环境,致使其一产难突破、二产难落地、三产难植入,而红色之旅恰以“农家乐”为切入口,只要你有卫生的环境、原味的饭菜、淳朴的服务即可开门迎客,很好地解决了山村百姓在走向市场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怕风险这样“两缺一怕”的致富拦路虎。并且,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老区山村的农产品还可实现由原来“山外找市场”到“引市场进山”的转变。因此,红色旅游确实是一匹拉动老区发展的千里马。   浙西红旅:淳安资源厚重称雄   浙江的红色之旅,首推当属嘉兴南湖。然而,放眼浙江西部,如果用省委党史研究室李林达同志的话来讲:“浙西红旅谁掌乾坤?淳安资源厚重称雄!”他讲这个话是有厚重的党史为依据的。1934年7月,也就是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三个月前,中央派出一支部队,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并打算在浙西和皖南建立新的红色根据地。这支部队,就是淳安妇孺皆知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这次北上行动,经历了两个阶段。1934年7月初,红军第七军团受命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从瑞金出发,先后转战于闽中、闽东、闽北并进入我县,10月下旬回到赣东北苏区,这是第一阶段。   11月初,红七军团与原在赣东北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军第十军团,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转战于浙皖边再次进入我县,这是第二阶段。两个阶段共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多里,沿途且战且走,先后进行了30余次重要战斗,包括在我县的送驾岭之战和白马之战,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及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对于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以及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篇雄伟壮烈的人民革命史诗。俗话说,地以文传、文以人传。在这段悲壮史诗中,有四位红军将领是人们永远无法忘记的。第一位是合编后第十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第二位是首次率红军入淳的第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第三位是被毛主席授予大奖军衔的红军猛将粟裕,第四位是后来当任过浙江省委第一任书记的刘英。对方志敏、粟裕、刘英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对寻淮洲很多人并不熟知。寻淮洲,湖南浏阳人,跟着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并任连长,一直是红军早期最著名将领伍中豪的下级,因战功19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军全歼蒋军第五十二师后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人们都以为25岁当军团长的林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其实寻淮洲出任军团长时还不满22周岁。   粟裕回忆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这样的评价也来自他们共同参与的由寻淮洲指挥的在我县境内两战皆胜的送驾岭和白马之战,特别是1934年9月24日下午至深夜的送驾岭之战,红七军团5000余人与尾追的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九师和围攻的补充第一旅五个团13000余人展开激战。红军指战员巧妙地制造敌军误判,采取

文档评论(0)

zaipi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