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乡土写作的民族根和儿童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写作的民族根和儿童心   记者:夏校长,您好!我了解到您从事乡土写作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发掘乡土资源,将它们精品化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之成为孩子们语文学习乃至人生成长的沃土。我们一听到“乡土”这两个字,总感觉非常朴实,很接地气,特别温暖。那么把“乡土”作为教学的载体,您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呢?   夏伍华:2013年年底,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高城镇建设水平,要让居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我以为,儿童教育同样要让他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哦,这是一颗很有情怀的教育初心。的确,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像是有着独特定位系统那样,时时刻刻在召唤和抚慰我们的心灵。在具体操作上,您又是如何将乡土写作具体定位的呢?也就是说,在您看来,什么是乡土?乡土与写作有着怎样的联系?   夏伍华:“乡土”在《辞海》里的解释是“故乡、家乡”。家乡用“乡土”这样的词语来表达,最早出现在经典著作《列子》中的《天瑞》篇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到了今天,乡土已经成了一个热词,表现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有两门学科“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在文学创作里,乡土派是基本的创作流派。比如说,著名作家赵树理、马烽的“山药蛋派”,他们的文学创作有很浓的地方气息;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派”,他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他那个地方的生活。还有许多作家的作品自然地带着浓浓的乡土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鲁迅,他写的每一篇小说的背景都是绍兴水乡。所以,乡土与写作有一种血脉的联系。我们把乡土作文与小学生的作文结合起来,这是非常自然的。如果有了乡土的意识,儿童写作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   记者:在您看来,乡土就是写作的源泉,是吗?   夏伍华:是啊。人最为宝贵的生命又是从哪里扎根的呢?是乡土,那一块生命呱呱坠地并度过童稚岁月的土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样忘不了他生命赖以扎根的土地。他曾如此讲述他的乡土情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的故乡不仅跟我的成长,跟我的文字也密切相关。这里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和文化遗址在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在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乡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早期的作品《红高粱》中,莫言曾这样描绘自己的故乡:东北乡位于平原与山峦的交接之地,地势低洼,河道密集,文化底蕴浓厚,不仅产生了自己的戏剧“茂腔”,还有名声在外的“高密三绝”:剪纸、泥塑、扑灰年画。高密东北乡处于三县交界之外,可谓穷乡僻壤,在天下大乱的年代,是一个盛产灵异和匪徒的地方,也是塑造高密人英雄血性的地方。这地方埋藏着他的祖先,这地方是他的   “血地”。   莫言的祖父是第一个给予莫言创作重要影响的人。莫言的祖父虽然不识字,但聪明灵巧,乐善好施,打得一手好算盘,木匠、药房、田亩丈量,样样精通,还博闻强记,精通历朝野史,有着满肚子的故事。母亲是第二个对莫言创作极其重要的人,她的苦难人生和宽厚仁爱,让莫言从小就领略了世间温情,滋养了莫言深沉的爱心。莫言10岁正上小学四年级时,“文革”开始了,于是“停课闹革命”两年。1968年小学毕业时,学习很好但中农出生的莫言丧失了上中学的资格。12岁的莫言一下子沉到了生活的最底层,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这让莫言十分伤感。后来,因为饿得不行,莫言在生产队地里拔了一个胡萝卜吃而被斗,回到家里又被一向正直做人的父母所不容,打了个半死。他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从不开口说话、最后被剥得精光、丧失了羞耻感的孤儿黑孩,《木左河》中因误伤了村长的女儿而屈死在父母拳脚下的小虎,都有莫言童年生活遭遇的影子。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的乡土情结。所以,当瑞典文学院会议厅里由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莫言正在山东高密的一处普通民居内,与小外孙玩耍后正享用晚餐。这里正成长着一个既扎根乡土又超越乡土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里是他生命赖以扎根的乡土。   因此,我们以为,乡土是生命成长的根,千真万确!   记者:如您所说,莫言的文学确实浸润了他家乡的方方面面。因此乡土对于他来说是多元的,复杂的,立体的,更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乡土中所经历的一切,也往往支撑着我们几乎全部的认知。但这些往往都是在成人以后的内心感受,作为儿童,他的乡土意识本身是淡薄的、无意识的,在这点上您又怎么看呢?   夏伍华:著名作家柯灵说过一句话:“人生的漫长路起点是童年。儿童出生以后,第一个看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家乡。”所以,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牢牢地惦记着自己的家乡。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你育你的乡土。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