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讨论题
1、你如何理解金融(Finance)的含义?
2、如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3、《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有何影响?
4、你如何理解资本市场的功能?
5、你是怎么认识经济金融全球化的?
6、你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
7、你如何理解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创造机制?
8、你是如何理解通货膨胀?
9、你如何认识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10、你如何理解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
11、如何理解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关系?
12、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13、你如何理解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14、2007年的次贷危机典型的就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无限量地促进交易的恶果。金岩石先生在《为什么次贷危机也是金融体系的信用危机》一文写道:“……如果危机仅限于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的购房贷款,危机的总规模就是次贷总额。从这个角度看次贷风潮,危机已经结束,而且早在危机爆发前就结束了。因为,当银行和证券公司联手把次贷‘打包’做成次级抵押证券的时候,风险就离开了商业银行,进入证券市场。”
你是如何理解上述内容的?
15、 银行业十年拯救:耗资万亿促成国有四大行股改
2005年,国有四大行不是在为成功海外上市弹冠相庆,就是正走在准备上市的路上。与此同时,与银行体系相关的人员也都“忙的不可开交”。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0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现案件1272起,挽回百万以上案件资产资金损失14.7亿元。督促处理涉案人员1466人,比上年增加247人,其中管理人员568人,占处理人员总数的38.7%。
2005年1月4日,当时的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张平,火速派遣常务副行长王东郊赶往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市河松街支行。就在一天之前,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全家离境逃往加拿大,同时卷带走了6亿多元储蓄资金。事发之后,坐于北京家中的《商务周刊》记者,放下手中正在梳理的原建行行长王雪冰案件材料,来到了零下摄氏24度的北国,希冀于这些金融大案里一窥阵痛中的中国银行业。
沉疴已久
各大行上市前集中爆发的经济案件是冰山一角。“过去的大案你们不知道而已,一直存在,现在把它揭出来了。过去之所以有漏洞,是因为银行是官办的,管理银行的是官员而不是银行家。”
中国的银行体系沉疴已久,给骗贷、渎职、呆坏账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中国向全球延展》一书作者顾志武曾撰文写到:“在1984年前,中国银行业是没有西方的‘商业信贷’概念的,当时所有银行的资金都由政府分配。发放信贷前,银行分析的不是贷款人的偿还能力,只需按领导指示把款项交给有关人等就成,就连追讨急债也是政府的事。银行体系一日不是独立的按商业模式运作,任何专业和优质的银行活动都难以出现。在这背景下,难怪呆坏账不断增加。”
1995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第16年,但当时的银行体系仍旧沿用计划经济模式,直到当年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以及《贷款通则》等法律条款之后,才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分离,结束了“领导人批条,只讲政治需要,不计工本”的时代。并于3年之后推出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试行办法。
分类后确定的隶属于第五级“损失类”的呆坏账数目以及年增长率惨不忍睹。1998年,中国财政部以发行2700亿元30年期特种国债的方式,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然而,1999年四大国有银行的呆坏账比率仍然高达39%。
而后,国务院于1999年3月决定对部分国有重点企业实行债转股,即通过组建4家资产管理公司,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对国有企业的部分不良贷款转化为新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投资。“四大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信达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央行同时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5200亿元的再贷款。
这剂解毒剂只对商业银行以外的国有企业起了疗效,对于银行只能算是一项“不及理想”的措施。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在3年中共减轻负担约690亿元,相当于其利润的30%,而银行的资本年收益率仅为0.62%,远低于资金成本,一番计算后,金融机构将会因债转股资产平均每年赔本120亿元。以建行为例,2000年至2002年9月底,仅收到283户债转股企业中28户企业的18.5亿元分红,平均收益率为2.35%,远低于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5.31%。截至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经积累到2.077万亿元,不良资产率超过40%。
当时正是亚洲金融危机余威犹在,中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之时。“只要银行不出问题,中国经济就不会出现大危机”的观点不胫而走,银行改革迫在眉睫,后来被温家宝称为“背水一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换骨脱胎
于2003年成立的中国银监会给中国银行业改革订出三个新战略: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