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内容 一、染菌的防治 A.细菌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培养基不太丰富,较少染杂菌,但噬菌体威胁大。 B. 霉菌 PenG:青霉素水解酶上升,PenG迅速破坏,发酵一无所获。 柠檬酸:pH2.0,不易染菌,主要防止前期染菌。 “死角” 发酵罐的“死角” 法兰、内衬、接口、表头、罐内部件及其支撑件如搅拌轴拉杆、联轴器、冷却盘管、挡板、空气分布管及其支撑件。 口:人孔(或手孔)、排风管接口、灯孔、视镜口、进料管口 发酵罐罐底脓疱状积垢造成“死角” 消除方法:加强清洗并定期铲除污垢;安装放汽边阀 管道安装不当或配置不合理形成的“死角” 1、染菌的检查 (1)显微镜检查法(最简单、最直接、最经常)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平板制好后,应先保温24小时,确定无菌 (3)肉汤培养基检查法(酚红变色pH6.8-8.4) 2、以上3种检查法的不足 以上3种检查法未发现染菌,还不能肯定未被染菌; 原因是以上检查法只能检查杂菌浓度较大的染菌情况(1个/ml) 第二节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化学药剂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 火焰灭菌法 第三节 培养基及设备灭菌 一、湿热灭菌原理 二、分批灭菌(实罐灭菌) 三、连续灭菌(连消) 四、分批灭菌与连续灭菌的比较 一、湿热灭菌原理 1. 热阻 2. 微生物热死定律:对数残留定律 3.灭菌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4.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它因素 1. 热阻 定义: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称为热阻,可用比死亡速率常数k的倒数来表示 。 k↓,热阻↑, t↑ 当温度T一定时,k随微生物不同而不同,具体计算时,可取细菌芽孢的k值为标准。 当 T 变化时,k有很大变化,其变化遵从阿累尼乌斯定律 k=Aexp(- △E/RT) ∴ k与微生物活化能及T有关 2.对数残留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受热致死遵循分子反应速度理论,微生物受热死亡的速率-dN/dt与任何瞬间残留的活菌数N成正比,即 当Nt=0时, t=∞, 无意义,也不可能。 一般采用Nt=0.001,即1000次灭菌中只有一次失败。 非对数残留定律 某些微生物受热死亡的速率不符合对数残留定律:如一些微生物芽孢。 kR ks NR Ns ND dNR/dt=-kR NR →Nt/N0=KR/(kR-kS) [ekst-ks/kR e-kRt] dNs/dt =kR NR -ks Ns ] 式中NR:耐热性活芽孢数;Ns:敏感性活芽孢数 ND:死亡的芽孢数;kR:耐热性芽孢的比死亡速率; ks:敏感性芽孢的比死亡速率; N0:初始活芽孢数。 ∴在T相同时,对数与非对数定律的灭菌时间t不同。 3.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培养物质受热破坏也可看作一级反应: 式中C: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浓度;k’:分解速度常数; k’的变化也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 当T1 →T2 ㏑(k2/k1)/㏑(k2’/k1’)=ΔE/ΔE’1 (∵ΔEΔE’) ∴随着T上升,菌死亡速率增加倍数大于培养基成分分解速率增加倍数,故一般选择高温快速灭菌 。 4.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它因素 (1)培养基成分 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高浓度有机物等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 低浓度(1%-2%)NaCl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随着浓度增加,保护作用减弱,当浓度达8%-10%以上,则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 (4)泡沫: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对灭菌极为不利,可加入少量消泡剂 。 二、分批灭菌(实罐灭菌) 1.灭菌工艺过程 分空气过滤器灭菌 并用空气吹干 2. 灭菌时间的估算 升温、冷却两阶段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考虑到灭菌的可靠性主要在保温阶段进行,故可以简单地利用式 ㏑(N/N0) =-kt 来粗略估算灭菌所需时间。 例1: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0C温度下实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已知1210C时灭菌速度常数k=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