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有大梦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剧团有大梦想   田克兢2001年进的武汉说唱团,在他进团之前,说唱团曾出现一场演出只卖出4张票的尴尬场面。“说唱团必须找一条出路,否则,就会和不少地方戏曲团体一样,死了。”田克兢说。   对于当时武汉说唱团的窘迫境遇,田克兢直言不讳:“把我调到说唱团来,就是要找一个顶梁的人。”   2005年,一部贺岁喜剧,令武汉说唱团浴火重生,也证明了田克兢是根能顶重任的好“梁”。   一场关键的演出   上世纪90年代,曲艺节目开始乏人问津,陆鸣看的很明白:“曲艺就是说故事,以前的老百姓文化不高,把曲艺当做了解书籍名著的途径。现在大家都有知识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曲艺演员还没观众懂得多,哪还会有人去捧场?”   那时候,说唱团已经不在剧场公开售票演出了,企事业单位“专场”演出,成为剧团收益的主要来源。这种“专场”,有公司企业的年会、客户答谢会,还有政府的政策宣传活动。   2004年,陆鸣担任团长时,连“专场”演出也越来越少了。“既然没人来找,那我们就主动吸引别人上门。”陆鸣“赌”了一把,那段时间,全国都在推广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说到优秀共产党员,说唱团里的夏雨田老师可不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最佳代表!”围绕夏雨田的生平事迹与优秀作品,一场名为“夏雨田作品事迹讲?演会”的主题演出编排完成。整场晚会全部是夏雨田生前创作的得意作品,中间穿插着讲述夏雨田专心曲艺创作的感人事迹,晚会的最高潮,则是夏雨田的女儿对父亲的回忆,惹得不少观众泪洒现场。   这场晚会,从策划到排练,说唱团都可谓“站在刀尖上”:这是一次没有得到任何允诺的实验,如果推销不出去,团里上下的努力都算是白费了。晚会成形后,陆鸣邀请了几位市委组织部的领导来观看,领导们都非常喜欢,紧接着就是向武汉市各个区下文,要求他们邀请说唱团前去演出。于是,这场契合着“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的晚会,在武汉演了30多场,一笔可观的演出费进账,成为陆鸣当“一把手”后做成的第一件大事,也让说唱团重新尝到了“赚钱”的滋味。   贺岁喜剧,说唱团的翻身仗   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准确地定义,武汉说唱团一年一度推出的贺岁剧,到底是个什么类型。说它是话剧,却又穿插着各种曲艺表演;说它是曲艺综合晚会,它却又有着舞台剧那般完整的故事结构。   关于排一部贺岁喜剧的想法,2003年就已经产生。“团里的演员没什么演出机会,我们要排一出戏,把他们都推到台上去。”陆鸣说,排演贺岁喜剧的初衷,是为了团里一群渴求着表演机会的演员们。   既然要做戏,那就做一出老百姓都爱看、票房大卖的戏。做什么类型的戏?自从《我爱我家》热播后,全国各地的方言剧层出不穷,但武汉却迟迟没有动静,那就填补这个空白,做一出武汉方言喜剧。   剧本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早已离开说唱团的泰斗夏雨田被请了回来。当时夏雨田病重,但仍支撑着身体,写出了厚厚一沓剧本,因为病痛严重,稿纸上的字迹都是歪歪扭扭的,这个剧本的名称就是《活到就要活快活》。   剧本创作完成不久,夏雨田去世。这份遗作极其珍贵,却又犹如烫手山芋。因为是在病榻中完成,剧本虽然有很多精彩桥段,但是结构有些凌乱,如果要搬上舞台,必须重新找编剧修改。但是夏老威望在前,无人敢接,没人敢改,都怕“接不住”。   这一拖就是大半年,直到2005年夏雨田去世一周年之际,说唱团决心一定要把这出剧做起来。   找导演和编剧的活儿,落到了田克兢身上。他想找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李铁来做导演,却遭到李铁领导的反对,“我们排出戏来,到时候跟他们就是竞争对手了,也难怪对方不放人。”田克兢跑到人艺院长办公室,一上来就拿住了院长的“软肋”,“都是政协委员,就套近乎呗!”他还请院长出任《活到就要活快活》的美术策划,既完成了请李铁导演的任务,又顺带多请了一位美术策划,还能用一些人艺的舞美资源,真可谓一举三得。   之后几部贺岁剧的导演,也都由田克兢寻来。趁着去外地演出和拍戏的机会,他四处物色人选。2006年春晚,田克兢登上央视舞台表演小品《招聘》,这部小品的导演娄乃鸣被他请到武汉来,出任《信了你的邪》的导演;他被一个电视剧组相中出演角色,剧演完了,剧组导演却被他“拐”到武汉来,这就是《一碗都是我的》和《海底捞月》的导演陈立华。   编剧李冰并不是武汉人,这个山东汉子,常年居住在北京写剧本,但他与说唱团的合作却是最为长久,直到今年的《海底捞月》,李冰仍然是编剧。田克兢与李冰的渊源,是从一件“好人好事”开始的。李冰是个热心人,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位老婆婆带着儿子到武汉看病,寻求社会支援的报道,当时他与田克兢并不熟,但想来想去,在武汉的朋友也找不出别人了。于是李冰一个电话打给田克兢,请他帮忙给那位婆婆捐2000元钱。田克兢二话没说,拿着钱就到《楚天都市报》的办公室找到婆婆并送上钱,这件“好人好事”还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