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专题参考资料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 2、赵林《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基本精神》载《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 思考题 1、试述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2、以文艺作品(如文学、雕塑、绘画、园林、建筑、音乐、电影等)为例,谈谈中西艺术精神的差异。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本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核心(人文)课程。“人文”,《现代汉语》释为:“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人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关怀,是人对社会的一种关怀,是人们对文明的尊重。 本课程将主要侧重于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误读,力求勾勒出中外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轨迹。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更多是指中西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什么是“西”?在中国人的观念世界中,“西”是一个特别具有异国情调的概念。“西”不仅是一个方位名词,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西方”大致在明中叶以前指中亚、印度、西亚,略及非洲,晚明前清时期则指欧洲。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 大航海以前的人类重要文明区域,除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外,南亚文化圈(印度教与佛教)、西亚北非文化圈(伊斯兰教)、欧洲文化圈(基督教)均在中国西部。这三大文明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在于语言学的联系(印欧语系); 其次是宗教的联系; 此外还有战争的纠葛。 总之,对于西方世界,中国人自古以来说有一种异域外邦的意识,“西方”从来都是一块代表非我族类之外来文化的神秘地方。 中国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历史发展,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远古时期到郑和下西洋结束的15世纪前期,可以称为“古典时期”。中国处于主动、强势的地位。 第二个阶段:晚明盛清时期,从15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叶,相当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三个多世纪,可称之为“近代早期”。中学西传,单向活动。 第三个阶段:近代时期,19世纪以来的近代中国开始全面卷入以欧美以主导的世界化进程中,方方面面都脱离不了与西方的关系。 授课内容 绪 论: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差异 专题一:传说与真实并存的先秦时期(重点探讨:先秦文献中的西方世界;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 专题二:汉唐时期(上)——西域南海的交通(重点探讨: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专题三:汉唐时期(中)——来自异域的瑰宝(重点探讨:中西物质文化、科学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交流) 专题四:汉唐时期(下)——来自异域的神灵(重点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专题五:中古三夷教(重点探讨:景教、祆教、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六:宋元及明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重点探讨:宋元时期中国人的海外经历、马可·波罗和伊本·巴图塔、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伊斯兰教、犹太教、也里可温教和罗马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郑和下西洋) 专题七:天主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重点探讨:耶儒冲突、礼仪之争) 专题八:欧洲的中国热(重点探讨:儒家思想与欧洲的启蒙运动) 结 语:“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1、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4、何芳川:《古今东西之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林红、王镇富:《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6、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7、赵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8、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绪 论 一、“冲突与融合”的由来 二、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与差异 “文明的冲突”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夏季号发表了一篇名为《文明的冲突》的长文,指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相同文明的集团或国家将在未来的全球冲突中凝聚在一起。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教文明联合在一起,形成西方世界同非西方世界的对抗局面。 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1996年,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化和文明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呼吸衰竭ppt(共40张PPT).pptx VIP
- 7.1《风景谈》课件(共4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QXT3传感器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病理科医疗质量自查表.docx VIP
- 菲亚特博悦说明书.docx VIP
- 2014-6-30电力变电站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围墙、防火墙.pdf VIP
- 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VIP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教学大纲.docx VIP
- 2025青海公司所属华电(格尔木)能源有限公司面向华电系统内外招聘18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