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少数民族地区移民中饮食文化的演变
官坝苗寨有着“荆楚第一苗寨”的美誉,居住着滕、陆、朱、夏几个大姓人家,以陆姓人数最多,可谓苗族人聚居地,且形成了较大的院落。根据《陆氏族谱》:官坝保存比较早的谱书是道光年间所修的《陆氏族谱》,书中写到:五代末,陆氏祖先避乱于江西抚州金溪,明洪武年间迁至湖南宝庆邵阳,之后徒步来到辰州麻阳。随着当地居民与汉族和土家族的不断交流,饮食文化也呈现出苗族、土家族、汉族融合的特色。一个民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学者马林若夫斯基将文化分为四大类:“物质设备”、“精神文化方面”、“语言”、“社会组织”,饮食文化就可以将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表现出来。我们可以说饮食文化是存在于文化系统之中并且使文化系统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苗族传统的饮食习惯
历史上,苗族是一个迁移的民族,因此分布非常广,从中国的西南到南亚甚至再到遥远的南半球,都有苗族的踪迹。地域跨度较大导致了苗族的饮食习俗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传统苗族的日常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黔南、湘西和广西的苗族因为地势原因,多产水稻,因此主食以大米为主,而黔北、黔西的苗族则是靠山吃山,日常主食多以玉米、荞麦、高粱等适宜于山地生长的杂粮为主。苗族人嗜酸,这是苗族人日常生活中的特色之一。造成这种风俗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环境,由于苗族主要居住在武陵山腹地,这里山高谷深,交通落后,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从而使得苗族人储藏食物的方法是腌制,吃不完的蔬菜和肉类,苗人会用坛子腌制起来,一般可以储藏几个月,有些食物甚至可以储藏几年,这种饮食习惯的形成还与山中缺少食盐有关。苗族人无论男女都嗜酒,在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且酿酒技艺高超,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勾兑、储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有烧酒、甜酒、泡酒等多种,其中烧酒最为普遍。逢年过节,招待宾客,酒是苗家的必备。黔东南的“拦路酒”习俗更是别具特色,进入苗寨的宾客,要在寨子门口饮下苗族同胞用牛角装着的酒,方才能进入寨子中。“拦路酒”是苗族人表达好客热情的方式。
官坝苗寨的饮食习惯
特定地域的饮食深受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和发展为该民族传统社会中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意义的物质文化。官坝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解放初期,一亩旱地要种上5斤玉米种子,才能收到200斤左右的玉米,一亩水田地要播撒10几斤稻谷种子,才能收获300多斤稻谷,广种薄收,产量低下。当地居民以种植玉米、水稻、红薯、土豆为主,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交通的改善,官坝种植的农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比如:豌豆、荞麦、芋头等,当地人的主食也是根据当地种植的农产品而定。苗寨的蔬菜以自种的南瓜、黄瓜、西红柿、豇豆、四季豆、辣椒、萝卜、白菜为主,不足之时则采摘竹笋、蕨菜、木耳等作为补充。官坝苗族好酸辣,一般在屋里都备有酸水坛子若干,坛中总会泡有萝卜、辣椒、青菜等,在厨房里也挂有成串的干辣椒,用鲜红辣椒捣碎和玉米面制成的具有酸味的“榨辣子”,更是当地人喜爱的小菜;将白菜、萝卜、豆类、瓜果晾晒制成干菜,备以过冬;苗寨人喜吃腊肉,家家火坑上方都挂有经烟熏火烤加工而成的腊肉,一年四季皆可享用;爱吃山珍野味,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国家尚未禁猎的年代,山林中的野鸡、野猪、麂子、野兔、刺猬等是苗族人的席中珍品;苗寨人以前从不养鱼,忠建河水美鱼肥,盛产白鱼,至今仍是官坝一带的特色美食。如今,官坝苗寨交通方便,到咸丰县城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食物满足着人们的各种口味需求,卤菜、冷冻食品等以前城里人才吃得上的菜肴也端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官坝苗寨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官坝自有人居住的时候,就开始种植茶树了。家家都种植茶树、采摘茶叶,或自家饮用或馈赠亲朋。茶叶除了做油茶汤以外,常用的饮茶方法是将茶叶放入砂罐中煮沸或将开水倒入装有茶叶的茶杯中,稍泡即饮。一年四季,无论场合,喝茶都是苗族人居家、待客、交友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官坝村积极打造“湖北乌龙茶第一村”,现已种植乌龙茶近万亩,这为官坝茶饮文化的发展写下了重要篇章。在官坝苗寨有一种和茶叶有关的小吃:油茶汤。油茶汤(又称“茶叶汤”)制作和食用历史悠久,是苗寨的传统小吃。同治版《咸丰县志》记载,“油茶:腐干切颗,细茗,阴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湿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间有日不再食,则昏愦者。”这段文字说明了当地人对油茶汤的喜爱程度。其做法是:先把阴米、豆腐干、花生、胡桃、包谷子等用酥油炸酥后捞起,再把锅里放油,放入茶叶,待炸变色后掺入山泉水,放生姜煮沸后加葱蒜,即可食。食用方法是先把包谷子、阴米等放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