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玩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土玩具”   山村孩子不像城市的,花大钱买芭比娃娃、遥控汽车飞机和学习机ipad小电脑。那些玩具是买的,城里孩子玩一阵,就扔得老远老远的,没趣。   山里的孩子,玩的都是自己做的,如果有人玩买来的玩具,大家很看不起的。说他笨,连个玩的都做不了。   自己做玩具玩儿,用英文来说,是play的 DIY。DIY,时髦极了。DO IT YOURSELF,用现在的话说,是与世界接轨呢。   做个带响的   收藏大家王世襄,什么都收藏,家具,古琴,甚至北京鸽哨,鸽哨这个土玩具儿,让他沉湎其中,竟写了一本书。几年前看到楼宇栋先生,竟然从怀里掏出一个蛐蛐罐,把耳朵附在罐口,眯着眼听蛐蛐叫,这个蛐蛐罐是竹筒做的,很精致,锃亮,估计玩了好长时间了,北京的老头儿最爱玩。   楼宇栋是文物专家,收藏家张伯驹的女婿,拿蛐蛐罐如提鸟笼,这蛐蛐罐应该是他自己做的。   蛐蛐,在我们老家叫“游走”,蟋蟀,用来斗着玩,据说与济公贾似道有关,我们不拿来听响的。听响的是纺织娘,叫哥哥。我们可以用竹片做蝈蝈笼,六角的眼,把蝈蝈关在里面。不让它出来。只要给它好吃的,蝈蝈还能高兴兴地唱歌歌叫哥哥。   竹筒竹竿用处可多,村里朋友胡明松用它做板胡,截来一个大竹筒,凿孔,钉上泡桐板,做琴筒,截根细竹竿做琴杆,在上端钻两个孔,贯上两根结实的栎棍做琴轴,再拿一根细竹鞭,火上一?,两头一弯,挂上细尼龙丝当马尾弓。胡琴做成了,安上弦线,在弓上擦一下松香,轻轻一拉,音韵出来了。   这种土制的板胡,音域不宽,最多拉两三个八度,但够用。胡明松做好板胡,自己先拉一段《孟姜女》,再拉越剧乱弹腔《陈州散粮》。包公戏中这段唱腔是必有的,胡明松嗓音高亢,与板胡一样合拍,很潇洒的。   我跟着胡明松学拉板胡,几天就能拉出越剧的调,还能拉出一些简单的小曲,但是《二泉映月》《良宵》《光明行》《赛马》等,自制的板胡拉不出来。我离开村庄时,把板胡还给胡明松。如今胡明松替人家看风水去了,他在城里租房子住,带着他自做的板胡,不时拉唱几段。后来琴杆被蛀掉了,他截短了重装上去,板胡拉出的音调更高更尖了。   胡明松不但会做板胡,还能做演越剧用的笃鼓板,做髯口,能在布料中画龙,配上丝线,让村妇们绣成龙袍霞帔,为村里剧团行头省了不少的钱。   胡明松家上方住着个胡明路。他不做板胡,在木板上的琴筒上胶粘蛇皮做二胡,他学工尺谱。在半夜里用自做的二胡模仿雄鸡叫,村里所有的雄鸡跟着啼鸣起来,他的妻子睡不稳,村里人都被吵醒了,好玩不?好玩。   孩子不会做板胡二胡,做个小叫是很轻松的。麦收季节,孩子们扯麦秆做叫子。截一头留节的麦秆,用指甲轻轻地划开一条小缝,一边划一边唱:“大麦黄黄,小麦黄黄,摊个鸡子麦饼请大王,大王老倌一个屁,小儿小孙逃不及。嘟来叫,嘭来叫,便会响,便会响!”然后,把麦秆叫往两片嘴唇里一衔,一吸气,就嘟嘟嘟嘟地响了。无忧无虑的孩子吹着麦叫奔跑着,整个麦场回响着嘟嘟嘟嘟的声音。现代散文家陆蠡在《麦场》中,写到孩子做麦叫的情形,当然还有那首麦叫的歌谣。麦叫的声音细,嘴巴里可以衔上十个二十个同时响,如芦笙一般。   山上孩子,喜欢用笋壳做叫子,撕下一条笋壳,随便一合,就可以吹了,把笋壳适当捏合或在嘴唇拉进拉出,就可以吹简单的曲子。砍柴时,折柳树或栲树嫩枝,将外皮一头削薄,一头将其截断,轻轻敲几下,一转就退出来,随便就吹响;然后将擦树皮剥成长条,螺旋形的绕成喇叭筒,用竹签固定,插上哨子,吹起来,比“呜呜祖拉”要好听得多。   麦叫笋壳叫柳叫叶叫,都是小孩子玩的,算不上乐器,不入流,但是绝好的文学素材。麦叫叫麦笛,柳叫叫柳笛,叶叫叫叶笛。程琳唱:“一个柳笛七个音,音调高低总相宜,不管忘记没忘记,你总教我家乡的曲”,郭风写:“四月来了。在故乡的广阔的平原上,我走到哪里,我都听见麦笛在吹着,吹出花一般的音乐,吹出南方的阳光一般明媚的音乐。”“像民歌那么朴素,像抒情诗那么单纯。”我的心共鸣起来了。   山村里竹子多,可以截取大段竹筒做响啪。除了管山之外,还能当乐器使用,能敲出急徐轻重抑扬顿挫的节奏,边敲边唱。或做水倒啪,水流让它自动发声,不但防野兽,而且也是好玩具。   截取细竹管,按笛子的尺寸钻洞,做笛子,用竹子里薄薄白白的内膜做笛膜,也能吹出好听的曲子。黄帝的乐官伶伦,截竹制箫笛,吹出凤凰叫声,与乡村儿童做玩具没什么两样。   山里孩子用竹筒做小拨浪鼓,拿大坑蛤蟆的皮来蒙鼓面,偷老太太两颗佛珠当鼓槌,一转,照样咚咚地响,但声音有点闷,像蛤蟆叫似的。山上公路边,生长许多大蛤蟆竹,村里的人拿来做大号。蛤蟆竹是中空的,两米多长,在梢部削一个斜开口,当发音孔,鼓足腮帮发大力,才能吹响,气息掌握得好,能吹出简单的乐曲,低沉雄浑。吹这种蛤蟆竹号,需要真正的大肺活量,城里人是吹不响的。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