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水北调34.5万移民背影
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乡亲们要经历搬迁移民之苦。2011年8月27日,孙天生老人在废墟中做饭,房屋被拆掉,不远处摆着的一架床正是他的临时窝棚。等他搬走之后,曾经的家园将葬身水底。
2009年10月25日,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驳船缓离水岸。艾兆春一步跨上驳船高处,连连挥手:“回去吧,回去吧……等安顿好了,接你们下去看看。”船渐行渐远,艾兆春两眼噙泪依然不停挥手。
艾兆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4.5万移民中的一员。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了确保工程供水,丹江口大坝坝顶将由原来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风浪线172米,水库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移民们的家园将葬身水底,他们将别无选择地惜别故土,踏上异乡。
移民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一部分,涉及河南、湖北两省,共34.5万人,其中约23万人需要外迁。河南省淅川一个县需移民16万余人,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5个县需移民近18万人。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展,湖北、河南两省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库区移民和干线征迁工作。 两次淹没
美丽的丹江水,发源于秦岭深处,自陕西洛南县一路南下, 缓缓流淌到豫、鄂、陕交界的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淅川的乡亲们在半个多世纪里要一次次搬迁移民。 2011年8月28日,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刘楼村,香花镇占这次淅川整体移民数量的六分之一。刘楼村村民刘殿州和老伴相依为命,当时因各种因素老人暂时没有分配到房子,还住在断电、断水的屋子里等待着早日搬进新家。
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河南视察时便提出向南方借水的想法。随后,丹江口水库的设计蓝图从而调整为“远景南水北调,近期蓄洪灌溉”。
丹江口水库是我国1958年开始建设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湖, 横跨鄂豫两省,库区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淅川县和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
建水库必先移民。1959年,淅川县开始了最早的移民,当时淅川2.2万余人移民青海,1961年,淅川县又有2.6万余人搬出库区。
据了解,当年建设丹江口水库时,库区淹没涉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302个生产大队,移民20.2万人,占当时淅川县全县总人口的46.7%。涉及淹没湖北十堰30万亩土地,占淹没总面积的60.6%。
如今的南水北调工程使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加高,淅川县和十堰市再次移民。
淅川县新增淹没面积143.9平方公里,占库区总淹没面积的49%,淹没涉及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312个组,10.73万人,加上淹没影响人口,共需搬迁安置农村移民16.2万人。淅川县内安置1.9万人, 县外迁移安置14.3万人,安置区涉及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新乡6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 2010年8月29日,湖北省郧县柳陂镇辽瓦村,移民从船上抬下为父辈准备的棺材。在搬迁时,有些老人会要求把棺材一起带走,按照规定,是不可以的,驾驶员也不愿意拉。但是,“我们要考虑移民的情绪,多为他们着想,只要不影响大的政策,能够变通行事的就变通。”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蒋旭光说。 2010年8月29日,湖北省郧县柳陂镇韩家洲村,一对母子搬着行李离开老屋,老人难掩不舍,用衣袖来擦干眼泪。他们将搬迁到随县尚市镇尚市店移民安置点,据统计,在这次移民中十堰郧县柳陂镇韩家洲村共有28户143位村民在这里安家落户。
在以秦岭――淮河为标志的南北分界线上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质保障区、水源控制区和环保高压区。大坝加高后,再次淹没十堰25.2万亩土地,占库区淹没土地总面积46.16万亩的54.6%,辖区水域面积由450平方公里攀升至620平方公里。再次移民18.2万,丹江口水库湖北移民主要来自十堰市所辖的5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其中7.7万人被安置在库区外的省内9个地级市21个县市区,10.5万人在库区内后靠安置。 两次离乡
58岁的叶明成经历了因修建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涉及的两次移民。
1959年,均县(后更名为丹江口市)县城迁至沙陀营,一座水电城市就此兴起。均县县城周围的农民被移民安置在襄阳、随州等地。 14岁那年,叶明成被安置到随州安居镇肖店公社。那时的他还不理解父母为何一直掉眼泪。不远的均州古城一天天被淹没,在水涨到家门外十几米时,他和父母邻居一起上了船。先坐船,再坐火车,辗转三四天,一家人终于来到随州。
搬迁到外地的移民面临着完全陌生的环境,很久无法适应。他没有像父母一样天天念叨着想回去,但他也很快意识到,移民身份会使他失去很多机会,比如升学、当兵,甚至是招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