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不幸诗家幸   摘 要:“遗民诗派”是在宋元易代之际异军突起的一个以遗民为主体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创作一反前期宋季诗风的狭小浮弱,打破了宋朝后期诗坛的沉寂局面,有志一同、慷慨悲歌,记录动乱时局下的坚忍、豪志、血泪、忧患、失路和疾苦,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笔者旨在从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三个方面探讨遗民诗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流变过程,从而缕析乱世诗歌巨大的艺术价值、存史价值和情感力量。   关键词:流派系统 流派盟主 流派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遗民,一作逸民,“遗”者,亡也,“逸”者,失也,其意旨相近,盖高蹈世俗,时人冠以“高士”、“隐士”之美誉。然而逸民历朝历代皆有,遗民却必于朝代更替之际方出现。国家不幸诗家幸,“宋之亡也,其诗称盛”①,“遗民诗派”便是在宋元之际异军突起的一个以遗民为主体的诗歌流派。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源远流长聚讼纷纭,“流派”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概而言之,它孕育于先秦两汉,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宋,至明清进一步充实、完善、发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必须确立文学流派的基本标准,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②宋末遗民诗人群虽创作个性不一、才情不一,但都能在存亡之秋坚持民族气节,其作都是血泪凝成的悲慨之音,风格都有激凉悲壮的倾向。所以在文学史上,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文学流派。无论是由文学社团发展而成的文学流派,还是由后来研究者归总而成,其成立标准大体一致,即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   一、宋末遗民诗人的流派统系   遗民诗派作为宋末诗坛之异响,爱国诗章的创作是其最为有志一同的主题建构。在中国,爱国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先秦时代便有报国无门、自投汨罗的屈平;近的而言,遗民诗人直接继承的是杜甫的诗歌传统。遗民诗派所处的宋元之际和杜甫所经历的“安史之乱”不啻有着极为相似的时代图景,正所谓“少年读杜诗,颇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汪元量《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这必然使得遗民诗人无论从现实景况还是心理体触上都直接取法杜甫。   遗民诗人之学杜,不仅有清醒的诗歌理论建构,且有相当的实践成果。文天祥《乱离歌六首》和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皆是杜甫《同谷七歌》之仿作;文天祥有《集杜诗》200首,这种创作方式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目为“文山诗史”;汪元量把随宋室被俘北上的所见所闻写作成大规模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南宋王朝覆灭的过程,其友人李钰亦云,“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湖山类稿跋》)遗民诗人发扬杜甫“以诗存史”的精神,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与历史事件的开阔画面和生动场景。   二、宋末遗民诗人的流派盟主   周紫芝《竹坡诗话》卷三说:“吕舍人作《江西宗派图》,自是云门、临济始分矣。”将《江西宗派图》的意义视同禅宗“五祖七宗”式的分门别派,可见宋人流派意识之成熟。一个体系严密的流派必有其盟主,以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强烈的盟主人格来组织本流派的作家群。   众所周知,宋末遗民诗派生活在一个人心忧焚的动乱时代,在所谓“神州陆沉、宗社丘墟”的历史境遇中,生活不允许他们悠闲怡然地吟咏。在当时,一个诗人能否成为代表作家,他的创作成就及作诗法门固然重要,其人品更是值得深究考量的因素。基于此,在对遗民诗派盟主意识的考察上,本文选择了文天祥作为切入点。遗民诗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自然也无严格意义上的盟主。然而文天祥作为宋末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优秀的爱国诗人,以其一时无两的影响力成为宋末遗民诗派的代表作家,在他身上,有着最为强烈的盟主人格。   林景熙有《读文山集》诗,历来被认为是文天祥赞歌中最成功的一首,诗中誉文天祥为真男儿、大丈夫,身虽没、志永存。王炎午得知文天祥被元人所囚,曾作《生祭文丞相文》,愿文及早以死全节。文天祥赴难后,王炎午痛哭流涕,又作《望祭文丞相文》,将文天祥与诸葛亮、张巡相匹。另邓光荐尝作《文丞相传》,郑思肖著有《文丞相叙》。   诸如此类的例证表明,确可视文天祥为遗民诗派的代表,围绕着他的生平,团结着一批忧患警醒的爱国诗人。他们以血泪写作悲歌,昭示出遗民诗人在朝代更替与现实窘境下的人格尊严与民族气节。   三、宋末遗民诗人的流派风格   钟嵘《诗品》在评述部分作家的创作和追溯其渊源时,明确运用了“体”字,其含义与现代人所说的“风格”大体相近。陈文新说:“《诗品》将某一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某一文学传统联系起来,这种特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