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两汉语言学 一、概況 文字学方面:许慎的《说文解字》,方言学方面:扬雄的《方言》,语源学方面:刘熙的《释名》 社会背景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经无双许叔重 词义训诂 贾谊《新书》中的《道术篇》,主要解释了56对有关伦理道德的反义词 。 词义训诂 蔡邕的《独断》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汉代政治、人事词汇的释义。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音有更迭,义有转移。 朕,先秦是自称,不分尊卑贵贱都可以使用。到了秦代,朕成了天子的自称 。 词汇学专著 《小尔雅》,《通俗文》 《通俗文》,马国翰辑佚本 。 陶灶曰窯。 《小尔雅》 《小尔雅》 ,著者待考。 杨琳的注本 二、扬雄和《方言》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省)人。 扬雄代表著作 《长杨赋》,《甘泉赋》,《法言》,《太玄》,《方言》等。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 《方言》全名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绝代语 记载了少量的先秦词汇, “古”、“今”语。 着眼于“时” 别国方言 共时层面。 一是对通语词作分析; 二是着眼于“空”。 《方言》注本 晋郭璞注, 清代戴震《方言疏证》, 清钱绎《方言笺疏》, 今人有周祖谟的《方言校笺》, 华学诚老师《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 。 《汇证》词条 鮐、耇鮐 方言:鮐,老也……秦晉之郊陳兗之會曰耇鮐(言背皮如鮐魚。耇,音垢)。 戴疏:《大雅》:“黃耇台背。”《毛傳》:“台背,大老也。”《鄭箋》云:“……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 耇鮐 商補:(一)“鮐”之訓老,清代學者大多祖述漢人說,謂老人氣衰皮膚消瘠而背皮如鮐魚之狀。這是望文生訓,與說訓老之“眉”言“秀眉”、訓老之“梨”言“面色似凍梨”犯了同一種錯誤。王引之在《經義述聞》卷二十二《春秋名字解詁上》中批評說:“眉必秀而後爲壽徵,若但言眉,則少壯者皆有之,無以見其爲壽矣。”王氏在同書卷三十一《通說上》批評說:“梨凍後而有斑點,與老人面色相似,若但言梨,則凍與不凍皆未可知,無以見其爲老人之色矣。”所言極是!《爾雅·釋詁》有“鮐背,壽也”條,解者也鮮有能出“老人背皮如鮐魚”之外者, 耇鮐 唯董瑞椿《讀爾雅補記》獨出新解,云:“古從台諸字皆有黑義。如本經《釋魚》:‘玄貝、貽貝。’郭注:‘黑色貝也。’《素論·風論》:‘其色炲。’王冰注:‘炲,黑色也。’皆可取證。黑背爲‘台背’,蓋與黑貝爲‘貽貝’、黑色爲‘炲色’同義,即‘鮐魚’之‘鮐’,亦因其背黑而從‘台’字爲名也。”從“台”之字皆有黑義,而老人皮膚多呈灰黑,故以“鮐”名之,董說可引以解《方言》之“鮐”。今人李海霞《漢語動物命名研究》認爲以“鮐”指稱老人與體形有關,因爲“鮐魚”所指的“鮪”和“魨魚”都是“背部突出”,與老人背駝相似。李說雖然言之成理,但是相較而言,董說更符合漢語辭彙的聚合關係,而且尤其能解釋“鮐背”也作“台背”、“玄貝”又作“貽貝”。 耇鮐 (二)“耇鮐”連文,宋本明本清校本及周祖謨《方言校箋》皆同。但是“耇鮐”文獻無徴,古今方言未聞,且本條雅詁中唯見“鮐”字。疑“耇”下“鮐”上有脫文。《方言》有“曰某曰某”例,更常見“曰某或曰某”例,據此通例,“耇”下“鮐”上疑脫“曰”或者“或曰”二字。郭璞注釋置於“耇鮐”後,且先釋“鮐”,後注“耇”音,由此知郭璞所見《方言》已經“耇鮐”連文,如屬脫誤,其誤久矣。 耈鲐 唐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殃销祸散百福并,从此直至耈与鲐。 輶轩使者 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教。 不出户牖,尽知天下 方言研究 蜀郡人严君平 林闾翁儒:整理方言的“梗概之法”。 《方言》著作真伪 反复推求,其真伪皆无显据。 《方言》卷数 今本《方言》十三卷, 《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的卷数相同。 郭璞的《方言注序》 “三五之篇”, 《方言》内容 今本《方言》卷一,二、三、六、七、十、十二、十三释词语, 卷四释服制, 卷五释器物, 卷八释兽, 卷九释兵器, 卷十一释虫。 《方言》术语 通语: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四方之通名。 没有地域限制,在西汉时通行地域较广的共同语。 《方言》例证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卷一) 《方言》术语 某地、某地之间通语 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卷一) 《方言》术语 方言:范围大,包括汉语各地的方言,也包括汉语意外的其他种语言,四邻方国之音。 輶轩使者 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大行人”、“小行人” 、“行夫” 。 輶轩使者的目的 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 大夫衆來曰覜,寡來曰聘。 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 。 大行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