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论文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一、解读《数学课程标准》 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三、对新教师的几点希望 一、解读数学课程标准 背 景 1999年3月开始起动研制 2000年2月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1年7月实验稿颁布 2001—2002学年在国家级实验区试行 2002—2003学年在省级实验区试行 2004年9月我县起始年级开始使用课标教材 2011年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数学课程标准》概述 前言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关于数学观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理念 (5条) 1.数学课程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2.课程内容 .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习评价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要关注结果、过程、水平和情感态度。 5.信息技术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结果目标:使用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水平 。 过程目标 :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 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 。 (三)关于课程内容 四大领域: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四)关于实施建议 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学段目标 总体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能”)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分学段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分学段阐述)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1.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化 概念的形成过程 结论的推导过程 规则的概括过程 问题的发现过程 知识的迁移过程 内容呈现形式 传统教材: 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 课标教材: 问题情境—数学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拓展 2.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