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卷(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必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卷(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检测卷·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2.(2016·湖州五市十校联考)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反映了(  )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2015·杭州适应性检测)《晋书·苏峻传》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是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B.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 C.重农抑商政策收效甚微 D.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 4.《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 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6.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7.下列图示中所示的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8.(2015·湖州摸底调研)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 A.用于农田犁耕 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C.便于交通运输 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 9.(2016·衢州学情调研)秦国以法律的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国家的着眼点在于(  ) A.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重农政策 C.发展小农经济 D.保护农民利益 10.(2015·慈溪期中)郑和下西洋早于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导致这一现象的决定因素是(  ) A.君主专制 B.小农经济 C.文化政策 D.闭关锁国 11.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12.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13.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14.(2016·湖州学情调研)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5.(2015·镇海期中)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