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天下粮仓》剧照 《铁嘴铜牙纪晓岚》剧照 清代贵妇的服饰 民国旗袍 现代的旗袍 民国旗袍 新郎的西装与新娘旗袍婚纱 身着西装的孙中山 红帮裁缝为毛泽东主席做的中山服 中山装及其政治意义: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有四个袋子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统一。 男子发型 清代孩童多于额顶之 天窗留贴髻(俗称额匈),稍 长则蓄发留辫子。直到辛亥革 命后,人们才剪去辫子。 清朝发型的政治意义:大清皇帝为了推行其“削平四围,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于是将头发之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使得满人的发辫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男人脑后的大辫子便作为“皇恩浩荡”的符号。当时,清廷把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从此“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便成为日常生活习惯,“留守中原”也成为清朝第一个中国公民的标准发型. 革命军为百姓剪辫子 鲁迅的“断发照” (1)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2)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3)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有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4)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成立剪辫团,大力推行剪辫和放足。 “断发易服”的发展过程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却始终是一个谜。 缠足的小女生 正在缠足的女人 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 * 衣: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婚丧风俗:繁琐愚昧到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称呼 历法、节日 旗人服装→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 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 茅草平房→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大城市) 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 传统饮食 食: 住: 表现: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近代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外因:(1)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传入我国。 内因: (2)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以及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促进。(4)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 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有哪些特点?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 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 发展而不断加深; (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 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 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保持着自己的 民族特色。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A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婚姻生活的变化,逐渐举行文明婚礼。从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分析,④的表述错误,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共37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35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 (共40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 (共39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 (共21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 (共38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共43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 (共42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共33张PPT).ppt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38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共28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课件) (共20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7课世界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 (共38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21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课件) (共30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3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课件) (共39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课件) (共39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共39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共35张PPT).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课新航路开辟(课件) (共40张PPT).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