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全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型例题】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C 【典型例题】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 )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典型例题】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C 【典型例题】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 ) A.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 B.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 D.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 C 【典型例题】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 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A 【典型例题】(2009高考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 国防工业 成为超级 大国 戈尔巴乔夫 政治领域 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斯大林模式弊端暴露; 农业问题严重 2.内容: 农业: 工业: 二、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经济措施 农业改革 1、用动员志愿者垦荒的办法扩大谷物产量。 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 效果:从1954到1958年,政府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垦出4000万公顷土地。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垦荒区的谷物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但垦荒政策也带来了生态上的灾难,60年代初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 (重心) 二、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经济措施 农业改革 2、将集体农庄的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放宽对农牧业的管理。鼓励农民发展副业经济。 效果:国家成倍提高采购价,使集体农庄的农民得到了实惠,再加上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和饲养少量牲畜,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集体农庄在完成了国家收购指标后,有权自行安排生产,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 (重心) 二、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经济措施 农业改革 3、将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 效果:由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过急过快和官僚作风,绝大多数集体农庄被强制买下了机器。这在客观上干扰了农庄的自主决策,而且很多机械并未被利用起来。 (重心) 二、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经济措施 农业改革 4、与美国比赛的“玉米运动”和肉产量指标。 效果:由于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不结穗,玉米运动遭到集体农庄的消极对抗。赫鲁晓夫要求苏联在人均肉产量上超过美国,结果某些地方官员去外地抢购牲畜、虚报产量,靠作假赢得政绩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