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下册:第十九章 配位化合物课件.ppt

无机化学下册:第十九章 配位化合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讲解内容 H4edta [Cu(NH3)4]2+ Cu2++4NH3 Cu2++4NH3 [Cu(NH3)4]2+ 1. 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把纯净的深蓝色的 [Cu(NH3)4]SO4晶体溶于水,分成三份,进行如下实验: (1)加入少量的OH-,无沉淀生成 (2)加入浓OH-,有Cu(OH)2沉淀 (3)加入S2-时,有CuS 沉淀 第三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 [Cu2+][NH3]4 K不稳= ━━━━━━ [Cu(NH3)42+] [Cu2+][NH3]4 K稳= ━━━━━━ [Cu(NH3)42+] 配合物的K稳表示配离子的生成常数,其值越大,表示配离子形成的倾向就越大。 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着离解平衡,同样可以用平衡定律表示 K不稳= —— 1 K稳 2.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Cu2++NH3 Cu(NH3)2+ K1=—————— [Cu(NH3)2+] [Cu2+][NH3] Cu(NH3)2++NH3 Cu(NH3)22+ K2=——————— [Cu(NH3)22+] [Cu(NH3)2+][NH3] 多配位数配合物的生成是分步进行的 Cu(NH3)22++NH3 Cu(NH3)32+ K3=——————— [Cu(NH3)32+] [Cu(NH3)22+][NH3] Cu(NH3)32++NH3 Cu(NH3)42+ K4=———————— [Cu(NH3)42+] [Cu(NH3)32+][NH3] 一级稳定常数 二级稳定常数 三级稳定常数 四级稳定常数 K1、K2、…称为逐级稳定常数 Cu2++4NH3 Cu(NH3)42+ 逐级稳定常数 β1=——————— [Cu(NH3)2+] [Cu2+][NH3] β2=———————— [Cu(NH3)22+] [Cu2+][NH3]2 β3=——————— [Cu(NH3)32+] [Cu2+][NH3]3 Cu2++NH3 [Cu(NH3)]2+ Cu2++2NH3 [Cu(NH3)2]2+ Cu2++3NH3 [Cu(NH3)3]2+ Cu2++4NH3 [Cu(NH3)4]2+ β4=———————— [Cu(NH3)42+] [Cu2+][NH3]4 K稳=K1·K2·K3·K4 lgK稳=lgK1+lgK2+lgK3+lgK4 由此可以得出 β1、β2、…称为累积稳定常数 累积稳定常数 β1=K1, β2 =K1·K2, β3 =K1·K2·K3,β4 =K1·K2·K3·K4 6.0×1018 [CuY]2- 4.0×1019 [Cu(en)2]2+ 1.29×105 [Co(NH3)4]2+ 6.6×1013 [Co(en)2]2+ 2.88×109 [Zn(NH3)4]2+ 6.8×1010 [Zn(en)2]2+ 4.8×1012 [Cu(NH3)4]2+ 4.0×1019 [Cu(en)2]2+ K稳 一般配合物 K稳 配合物 K稳的意义 对于配体数相同的配合物,其值越大,则配合物越稳定。 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的概念。 软酸:极化能力强,容易变形的lewis酸,电荷越低,半径越大,软度越高。 (软酸是受体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的酸)。 二、软硬酸碱理论 硬酸:极化能力小,不容易变形的lewis酸,电荷越高,半径越小,硬度越高。(硬酸是受体原子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的酸)。 硬碱:电负性大,变形性小,价电子结合紧密,电子对不易给出 软碱:电负性小,变形性大,易于氧化。 硬-硬、软-软结合比硬-软(软-硬)结合稳定。 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软-硬酸碱理论 软酸、软碱之所以称为软,是形象地表明他们较易变形,硬酸、硬碱之所以称为硬,是形象地表明他们不易变形。 硬酸、硬碱、软酸、软碱以及交界酸碱 用途 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 [HgCl4]2-? [HgI4]2- ; [Ag(NH3)2]+ ? [Ag(CN)2]- 三、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I:Mn+ 1. 电荷越高,半径越小,即Φ越大,稳定性越好。 2. 电子构型18e,18+2e,9-17e更易形成配合物。 3. 过渡金属中dn有关。 II:配体 电负性大,半径小,属于硬碱,与硬酸易形成稳定 的配合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