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可见光分光光度法2010课件.ppt

无机及分析化学可见光分光光度法2010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机辐射有害健康 仪器的ΔT与Δc/c关系 例: 吸光光度法(复习)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 WJFX-ch14 吸光光度法 * 试样浓度高(低):选稍低(高)浓度标准液作参比 用不同Ts的溶液作参比时,将其浓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作出误差曲线 不同Ts的溶液作参比时的误差曲线 由图可见: 随着参比溶液浓度增加(即Ts减小), 浓度相对误差也就减小。 (假定仪器透光度读数的绝对误差ΔT=0.5%)。 如图所示: 以纯试剂调节透光率满度时(T=100%),测出某试液Tx=5%,假定仪器的ΔT=±0.5%, 问:①测定的相对误差(Δc/c)是多少? ②若以Ts=10%的标准液调满度,该试液的Tr=?测定的相对误差(Δcx/cx )是多少? 解: ① ② 见华东理科大学,成都科技大合编 《分析化学》第四版325页 课堂练习2: 欲测定某有机胺的摩尔质量,先用苦味酸(M=229g/mol)处理,得到苦味酸胺(系1:1的加合物)。今称取此苦味酸胺0.0300 g,溶于乙醇并配制成1L溶液, 用1.00cm的比色皿,于其最大吸收波长38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800[已知苦味酸胺在380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1.3×104L/(mol·cm) ]。试求该有机胺的摩尔质量。 解: 已知:配制苦味酸胺 0.0300 g /L, 苦味酸胺在380nm处的 ? = 1.3×104 L/(mol·cm) A= 0.800 , b= 1.00cm。 c = A/ ? b = 0.800 /1.3×104×1.00 = 6.15×10 -5 (mol/L) M(苦味酸胺) = 0.0300 (g /L)/ 6.15×10-5 (mol/L) = 488 (g/mol) 又:苦味酸M=229g/mol, 则:该有机胺的摩尔质量M = 488 - 229 =259 (g/mol) 10.3.2 多组分分析 ⑴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不重叠 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进行测定(与单组分测定无区别)。 分别在λ1和λ2时测定组分a和b(互不干扰)。 ⑵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有重叠 根据吸光度的加合性求解联立方程组得出各组分的含量。 多组分体系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总=A1+ A2+ A3+ …… + An =ε1bc1+ ε2bc2+ ε3bc3+……+ εnbcn Aλ1= εaλ1bCa + εbλ1bCb Aλ2= εaλ2bCa + εbλ2bCb 1.物质对光吸收的本质 M(基态)+ hν→M*(激发态) ΔE = E2 - E1 = hν 2.光的吸收定律(重点) (1) 朗伯-比耳定律 A=lg =abc A=ε bc ε和a的关系为:ε=Ma I/I0 =T(透光度 ) A=lg (2) 多组分体系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总=A1+ A2+ A3+ …… + An = ε1bc1+ ε 2bc2 + …… + ε nbcn 3.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物理、化学因素) 4.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难点) (1) 分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 显色条件的选择 M(待测物)+R(显色剂)= MR(有色配合物) 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重点) 一般选溶液的λmax。 选择原则: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①纯溶剂(水)作参比 ② “试剂空白”(不加试样溶液)作参比 (2) 参比溶液的选择 ③ “试样空白”(不加显色剂)作参比 ④将试液中待测组分掩蔽后再加显色剂作为参比 (3)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与误差 当ΔT= 0.5%; T=0.368时(A=0.434),浓度相对误差最小(约为1.4%)。 一般在T=70%~10% (A=0.15~1. 0)范围内,浓度测量的相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