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第二讲 认知过程
考点精讲
感知
感觉和知觉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二者统称为“感知”。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从感觉器官的角度划分
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即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引起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
知觉的分类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日升月落、昼夜交替、呼吸心跳等。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一般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影视原理)、运动幻觉(包括诱动运动和自主运动)。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错觉的。例: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就是时间错觉。
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1.感受性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例如,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提高。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即: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也成反比例关系。
K=△I/I (△I为刺激物的变化量,I为原刺激量,K为韦伯常数)
这就是韦伯定律。(研究证明,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费希纳定律:S=K㏒R(S指心理量,R指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不同的感觉道的K值不同。)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按算术级数在增长。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又如,暗适应、明适应等。)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前者如黑皮肤的人穿白衣服显得白;后者如吃糖之后再吃药,显得药更苦。)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分析器在其他分析器的影响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美味需要味觉和嗅觉甚至视觉的合作。)
后像(感觉后效)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在各种感觉中,痛觉后效特别显著,视觉的后效也很显著。视觉的后效即是视觉后像。
此外,还有联觉现象等。如,听见花开的声音。又如,红黄橙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青绿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同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观看熟悉人的漫画,虽然被“歪曲丑化”,但我们会立即识别。又如,窥一斑而知全豹。)
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如,黑板上的白字,白字为知觉的对象,黑板称为了背景。)
3.知觉的理解性
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如熟练的工人,从机器运转声中能辨别出是否有故障。)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如你熟悉的人,无论他如何乔装打扮,通常你能立即辨认。)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对比律:根据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教师的音量、板书、图文等应适量、适度、清晰。
运动律: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在直观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
组合律:根据知觉的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桥(2021)5402-03客货共线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单孔孔径.pptx VIP
- 北京市昌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VIP
-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四章发酵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pptx VIP
-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pdf VIP
-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廖威 主编 谭强 主审 第十章 生物技术在食品水平分析检测.ppt VIP
- 1.坚守初心主题高分作文《我也是个取水人》读写拆解-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写作四步拆解高分作文(全国通用).docx VIP
- AQT2033-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pdf VIP
- 中级职称评审-人工智能工程-专业技术报告.docx VIP
- 16M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六章 蛋白质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