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叙事情形下的教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叙事情形下的教案研究   摘 要 近代中国,教士藉以政治特权,凌驾于地方之上,教民仗势行凶,而当地民众则通过加入地方会党的方式,来寻求保护,并籍此与教会抗衡。民教龃龉,积怨颇深。晚清时期,浙江地区会党遍布,成为影响地方统治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会党的号召下,民众纷纷加入会党,与教会势力进行抗衡。1902年在浙江西北部发生了桐庐教案,柯文认为作为历史事件,有经历者、神话者和重塑者的不同记述,本文拟通过以此次事件的经历者、神话者和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为视角,重新认识桐庐教案。   关键字 桐庐教案 濮振声 仇教 会党   桐庐教案在近代教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庚子后7年间,反教会斗争是各地民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02-1903年濮振声领导的白布会反教斗争”。陶成章认为其名为反教,实为反清,后来史学家对这一事件的记述也多如此,近来通过新资料的发掘与解读,特别是新的史学方法的引入,笔者拟对这一历史事件重新解读。   一、桐庐教案的始终   关于教案发生的原因,记述如下:陶成章认为是以仇教为名进行的抗清起义;当时的官方认为,缘于附近金华县民间会党成员郑锡斋散卖票布被拿获,谣言其为濮振声同党,而桐庐县仇教之人又藉此为借口,带有强迫性的拉拢濮振声参加此次仇教运动;时任桐庐知县刘肇甲认为教案本不该发生,是因为抚宪得到天主教司铎电后派兵激发了民变,形成了聚集数万人与之对抗的情景;1902年12月《申报》描述“向有天主教中人在彼建堂传教,偶值教民龃龉,县主不善判断,以致士人积忿难平,迩者粮价奇昂,民难果腹,匪徒遂述言布散,指为外人贩米出洋,愚民信以为真,于是句进两邑匪徒私立社会名曰‘地主’,专与天主教为难,放火焚烧房屋,而耶稣教中人并不伤害,以示区别”。   由上文可知,天主教在桐庐当地与绅民之间矛盾重重已是既定的事实,而教案发生的导火线只是起到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教民龃龉加上谣言散播是外人所为,最终导致此次教案的发生。   桐庐教案的领导者濮振声,其为六县客民总董事,又是白布会的首领,在地方素有威望,当地人“仰望而崇拜之于振声尤甚,咸称之曰濮先生”,经过长久的民教猜忌积怨,以及官府袒教抑民压抑情绪下,终于在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风雨交作的夜晚,突袭了位于枫埠的精胜军左旗营垒,然后乘势攻破了横村清军守备营,后又击败吴忠选的援军,并攻占了分水、桐庐县城。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啸聚至万人之多”,而当时的绅耆描述为“职等探听情形,见旗帜林立,枪炮雷鸣,不可终日。”其间,聚集的会党队伍将“桐庐、分水、建德各乡教堂纵火焚毁十余所,执获教民数名,惨将戮害”,但在进攻教堂之前,桐庐县令刘肇甲已经将“教士护送至省”。   十一月十九日,省城派统领黄书霖至桐庐县,随即对濮振声进行围攻,二十一日交战中,濮振声领导的会党队伍受到重创,在退守百岁坊时,被清军围住。濮振声见势已去,于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八日只身赴清营费金组处自首。后被押解到省,判处永远监禁于仁和县,1907年最后病殁杭州狱中。   桐庐教案以清政府的顺利剿办而告一段落,最终濮振声被永久监禁,其子濮贤厚被清政府判处死刑,从犯王寿元、麻兆兰原本被刘肇甲判处就地正法,后解省确供后,改为暂时监禁一年,再视调查有无结果和有无乡民控告而定罪。曾任桐庐县县令的刘肇甲则因“办事轻率,几陷无辜”被革职回家闭门思过,反教过程中对教堂的破坏赔偿,“仅恤教堂洋银三千余元即得和平了结”,天主教传教士得以“重返桐庐,照常传教”。   二、不同叙事情形下的桐庐教案   经过此次教案之后,白布会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陶成章、魏兰所重视,他们狱中看望濮振声,并得其名片数张,为联络会党提供便利,认为桐庐教案实为反清,国民革命政府时期追溯其位“革命先驱”,通过对新资料的读取,发现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与柯文书中所描述的直接经历者、神话制造者、历史学家重塑历史有着不同程度的默契,遂利用这一史学分析方法,重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一)直接经历者   时任桐庐县令的刘肇甲是目前可见唯一留下文字资料的经历者,他曾在教案发生前“单骑亲赴分水石清塘濮振声家,反复开导,喻以利害”,而在当时的桐庐县境内已是“数百里内风闻响应,匪党不下万人,其时风鹤皆惊,省城亦为震动,匿名揭帖遍列通、衢,约期十六日寅刻入城焚毁教堂,戕杀教士,绅民避祸迁徙一空。”作为一名早期亲自处理此次事件的参与者来讲,他是掌握着此次反教的直接信息,通过上面的引述则不难分辨当时情势紧迫,而事件的起因则是“教民报营会,拿票匪郑锡斋一名,指为分水贡生濮振声党羽,濮遂借团防为名,拥众自卫”后由他调节后民众虽“至十月初众渐解散”,但此时适值“天主教司铎魏殿培初八日到桐,教民纷纷奔诉,谓濮聚众与教为难”而当时的抚宪“以为事在危急,不及委员查察,连夜委参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