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根据达西公式,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渗流速度,单位是m/d或cm/s。渗透系数大小与介质的结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质(液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 导水系数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是m2/d。导水系数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及剖面二维流中无意义。 利用抽水试验资料求取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导水系数方法视具体的抽水试验情况而定,下面就各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加以简述,其原理及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相关教材。 一、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1. 当Q~s(或△h2)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1)承压水完整孔: (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M﹥150r,l/M﹥0.1时,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4)潜水非完整孔: 当﹥150r,l/﹥0.1时, 式中 K—渗透系数(m/d); Q—出水量(m3/d); s—水位下降值(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l—过滤器的长度(m); r—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R—影响半径(m)。 2. 当Q~s(或△h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采用插值法得出Q~s代数多项式,即: (6-15) 3. 当s/Q(或△h2/Q)~Q关系曲线呈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后,按上述方法计算。 二、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s(或△h2)在s(或△h2)~lgr关系曲线上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式中 s1、s2 —在s~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h12、△h22—在△h2~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 r1、s2 —在s(或△h2 )~lgr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1、s2(或△h12△h22 )的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m); 三、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单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条件下,利用抽水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 配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 (2)潜水完整孔: 2. 直线法 当 ( 或)0.01时,可采用公 式或下列公式: (2)潜水完整孔: 四、有越流补给条件下单孔非稳定流抽水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条件下,利用s~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 式中 r—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m); B—越流参数; mi—s~lgt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 注:1. 拐点处的斜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1/2确定曲线的拐点位置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通过拐点作切线计算得出。 2. 越流参数,应根据, 从函数表中查出相应的r/B,然后确定越流参数B。 五、利用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渗透系数 1. 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 公式计算,式中的mi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 s~ 曲线上拐点的斜率。 2. 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1)承压水完整孔: 中 tk—抽水孔从开始到停止的时间(min); tT—抽水停止时算起的恢复时间(min); s—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 h—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2)潜水完整孔: (3)潜水完整孔: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式中 a1、a2……an—待定系数。a1宜按均差表求得,可相应地将公式中的Q/s和公式中的 以1/ a1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2.潜水完整孔: 式中 W(u)—井函数; 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数;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1)承压水完整孔: 式中 s1、s2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s~l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h12、△h22—观测孔或抽水孔在△h2~l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