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nt 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不同的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xiāo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完璧归赵 要是 就 撞 蔺相如的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勇敢无畏 才智过人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换 杀 如果 就 如果 一定 如果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秦王愿意别人说他没诚意、不讲信用吗?用这样的方式和秦王说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渑池之会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就 拼 1.这是怎样的气势? 2.作者是用什么句式写出这种气势? 3.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 4.一个“拼”字,你体会到什么? 5.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什么?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避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 廉颇、蔺相如的话意思分别是什么? 2)从廉颇、蔺相如的语言中体会他们的什么个性? 3)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他们不同的鲜明性格的? 表达方法:蔺相如:反问、果因、假设。 廉颇:对比。 1.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2.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 3.看看插图,再读读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此时,你重新认识廉颇了吗?是个怎样的人? 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热爱祖国。 负荆请罪时: 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 蔺相如热情相迎,又会怎样对廉颇说呢? 拿起笔,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物,想象他们见面的情景,把他们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写的时候,如果能够用上课文中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好。(反问、果因、假设) 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同心协力 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导语设计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 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 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小人书将相和 连环画将相和 京剧将相和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

文档评论(0)

wst34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