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与工资不平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动、人口经济学 劳动力流动与工资不平等 钟笑寒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伟伦楼南540室 北京 100084 Email:zhongxh@ 劳动力流动与工资不平等 内容提要:基于Kremer Maskin(1996)的模型,本文对中国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上的两个突出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一,为什么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存在职业与工资上的差别?二、劳动力流动为什么没有伴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缩小?基本的逻辑是,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工人的重新配对(劳动再分工),进而造成了职业差别,并提高了当地工人的工资。含义是,劳动力流动不仅提高了总体的经济效率,而且可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经验检验也支持劳动力流入对工资增长的正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工资差别 Labor Migr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ZHONG Xiaohan National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NCER Abstract: Building on the model from Kremer Maskin (1996), the paper gives a uniform explanation on two prominent phenomena in China’s labor market during transition: first, why immigrant workers earn different wages at the same time take different jobs; second, why labor flow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converge. The basic logic is that labor flow, through re-match of labors, or re-division of labor, creates job-taking segmentation and increase wages of native workers.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labor flow not only improves efficiency as a whole, but may also be a Pareto improvement. The empirical justifications also support our basic theory indicating positive effects of labor immigration on wage growth. Keywords: Immigrant workers, wage differentials JEL Classifications: J61, J31 问题的提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户籍制度等阻止人口迁移、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政策不断松动,来自不发达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农村)的劳动力持续不断地涌入发达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城市)——俗称“民工潮”。经济学家对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经济现象颇为关注。特别的,有两个突出的现象: 一是,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被称为“农民工”,或“民工”)从事着与城镇原来的工人(通常被称为“职工”)迥然不同的工作。他们几乎占据了许多的非熟练工种:建筑工人和维修工、餐馆服务员和办公楼的保洁员,乃至家庭里的保姆。并且,平均来说,挣得低的多的工资水平。 二是,劳动力的流动没有带来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无论是城乡差距,还是地区差距,都没有呈现出这种趋势,相反的,在相当时期内,出现了显著的扩大倾向。 本文提出一个理论,试图对这两个现象给出解释。我们最后将发现,这个简单的理论可以同时解释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而又同样令人疑惑不解的现象。不过,在此之间,我们先来对这两类现象给出更加具体和令人信服的观察结果,并由此引出本文的基本思想。 (一)劳动力流动、职业与工资差异 在中国发达的城镇地区,特别是象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区别一个工人是外来“民工”和当地“职工”的方法出人意料的简单——观察他(她)从事的职业。即使是在同一个企业里,这一差别也是明显的。例如,在某著名高校中,其后勤部门的经理都是具有本地城市户口的“职工”,而从事各种具体的体力劳动和服务工作的(也许不包括网络维修这种需要较高技能的职业)都是外地“民工”。同样在这个高校,你可以看到在许多崭新的大楼旁边,有一些简易的棚屋,里面居住的不用

文档评论(0)

liecang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