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新闻学笔记.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解释性报道 第一节 解释性报道简述和历史一 解释性报道(Interpretive Report) 1 含义 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文体 (李良荣) “提供新闻、 学识、消遣、都是报纸的正当功能。此外还要加 一个解释的因素,这对今天的报纸有空前的意义。 (J.赫亨伯)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分析的报道,也就是那个被过多滥用的词语“有深度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层意义的报道。 —— (杰克.海敦)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 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这样就能 使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卡尔.林兹持诺姆)“主观的解释,客观地呈现”(展江,林克勤)“用相关的事实来解释和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方式” (杜俊飞)2 两种文体的比较(1)与评论的区别: 用事实来解释某些新闻事件 解释材料是事实而不是观点——客观呈现 评论是主观观点和推理——主观个人色彩(2)与消息的区别:消息:局部解释,不影响主题 ——作者观点少表达解释性报道:背景材料是主要支撑——材料决定倾向例:《中青报》2004.3.15《语言学家说“逗号” 》 《150年来泰晤士河第一次出现海豹》 二 解释性报道的特征突出”为什么“的要素,追根溯源,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纵横联系,在比较种揭示意义供给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夹叙夹议,利用权威观点下结论。叙是根本,议是升华三 解释性报道的特征对某事件的解释对历史时期的解释对人物的解释对法律政策条文的解释四 解释性报道的历史沿革1929 美国经济危机 “一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同样的时代开始了” ——李普曼《时代》的成功一周重大事件分类,综述,补充分析,图片20世纪50年代 麦卡锡风潮的教训80年代进入我国五 解释性报道的意义1 深度——报纸的有效文本2 记者的才华与意义的展现3 利于受众更好理解事件4 潜移默化中影响舆论六 解释性报道的不足1时效性2专家型记者的特殊要求3对读者的挑剔第二节 解释性报道的采访1 选准题材全局型的宏观事物: 重大的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和受众距离较远的事物如 战争,国际关系原因背景复杂的小事如一些有文章可做的社会问题专业性较强的新闻事物如受众强烈关注的科技成果,科学问题阅读《三联》,解释了哪些话题?新闻事件复杂的各种原因专业性强的话题2008年(91届)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关注解释中国“(今年的)国际报道奖授予华尔街日报记者,其对中国资本扩张的负面影响———从社会不公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尖锐犀利的报道”。2001年,《华尔街日报》以一组关注中国的报道获得该奖项2007年,《纽约时报》记者约瑟夫·卡恩(JosephKahn)和吉姆·亚德利(JimYardley)以一组展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报道获奖《“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地方大兴土木中央难上加难》《西藏感受经济发展脉动》《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中国汽车业发展令决策层喜忧参半》《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中国违规电厂、煤矿屡禁不止》。解释2009杭州飙车案《广州日报》:《杭州飙车撞人案回顾:上升为全国性公共事件》——事件为何上升为公共事件《南方周末》:《70码?“欺实马”?》针对的是民众对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的质疑;《中国新闻周刊》:《杭州飙车案70码背后:民意的红灯》——民意的形成过程;《中国青年报》:《分析称杭州青年飙车撞人案演变成公共事件》——“民意”的形成及其后果《时代周报》:《一场车祸的罗生门》——从对车祸真相的追究上讨论公共舆论的形成原因2 记者的广度和眼界平时常收集相关资料 (平时积累)3 采访视野关注过去未来,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采访资料,回答why How 例 《中青报》三色报道《萨达特在开罗被杀》中东和平的过去,未来《三峡,无法告别》三峡工程的文化影响 4 到现场获取关于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到现场发现细节,加深理解 “多年来,Huang和他的妻子一直在存钱准备买房,希望让儿子有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他们的儿子今年七岁。去年年底,他们攒够了可以买一套三居室住房的钱。但是Huang说,他工作很忙,将签约买房的时间一拖再拖。结果他的拖延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坐在一家咖啡厅里,手指着天花板说,1月份到现在这套房子已经涨价40%。” ——《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描述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场景“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发挥着创造力,把铺盖卷起来,将下面的床板当作桌子试用。厨师温凤林(译音)灵巧地用这个地方切菜和削洋葱皮,从旧水桶中舀水冲洗食物和餐具。”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

文档评论(0)

beiren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